从 iPhone 11 到 iPhone 13,这是苹果推出的第三代具备 Pro 版的 iPhone。
因为工作关系,每年新 iPhone 发布时,我都要回答朋友们各种关于购机的问题。其中,被问及最多的就是“要不要上 Pro”?通常情况下,我都会先反问对方:你是否喜欢,并经常用手机拍照?
毫无疑问,相对外观和性能,Pro 版 iPhone 和普通版最大的区别就是拍照。实际上,苹果今年又进一步强化了 iPhone 13 Pro 系列相机的专业性,这点从官网的介绍页面,将拍摄放在最前面就可见一斑。
更大的镜头模组、更多的影像功能、更强的拍摄体验……这些都让 iPhone 13 的相机备受期待。不过,随着 9 月 24 日的上市,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讨论,主要集中在画质提升不明显、鬼影问题依旧、电影效果模式使用场景太少等等。
为了给还在持币观望的果粉一个答案,我国庆期间对 iPhone 13 系列的相机进行了深度测试。无论你是在纠结有没有必要升级,还是对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评价难以判断,希望本文都能有所帮助。
写在测试开始前
先交代一下测试背景。
我使用的产品分别是国行版 iPhone 12、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3 和 iPhone 13 Pro Max。其中,iPhone 12 系列是作为参考对象,以考察 iPhone 13 系列的相机在实际拍摄中,究竟有些什么提升。
软件全部升级到最新正式版 iOS 15.0.1,拍摄过程均采用默认设置,不手动选择对焦及测光点。为了保证测试条件尽可能一致,避免手抖产生的误差,所有拍摄均在脚架下完成。
另外,由于感光元件的尺寸和光圈大小差异,4 款手机触发夜景模式的时机不尽相同,为了统一,所有夜景样张均在未开启夜景模式的条件下进行拍摄。
纸面参数分析
上图是我制作的 4 款 iPhone 的相机核心参数对比,数据全部摘自苹果官网,当然主要都是有差异的部分,对于多数普通用户,我觉得你只需要关注以下五点:
1. Pro 版多一颗长焦镜头,经常有远摄和拍摄人物特写需求的用户建议首选。需要注意的是,iPhone 13 Pro Max 比 iPhone 12 Pro Max 的焦距更长,达到了 77mm,更接近经典的 85mm 人像焦段。
2. 光圈,iPhone 13 Pro Max 长焦镜头的光圈变小了,这点对于拍摄体验是有一定影响的,后面会谈到。此外,它的广角和超广角镜头的光圈,相比 iPhone 12 Pro Max 都有增加,特别是超广角,提升明显。
根据苹果的官方说法,广角镜头光线捕捉能力最高提升至 2.2 倍;超广角镜头光线捕捉能力提升了 92%。iPhone 13 的光圈相比 iPhone 12 虽然没有增大,但新的超广角镜头可以让照片暗部表现更细腻,而新的广角镜头则让光线捕捉能力增加了 47%。
当然,无论普通版还是 Pro 版,光线捕捉能力的提升除了光圈变大之外,还有传感器尺寸的增加。
3. iPhone 12 系列仅支持智能 HDR 3,而 iPhone 13 系列升级到了智能 HDR ,并且支持摄影风格功能。
4. iPhone 13 系列支持电影效果模式,这是今年新 iPhone 的主推功能,简单来说就是人像模式的视频版,可以拍摄浅景深视频,自动在主体间柔顺地转换镜头焦点。
5. 专业的 Apple ProRAW 和 ProRes 模式,我就不解释了,如果你都不知道是什么,那么也不必在意这两个功能有没有。另外,4 款手机在拍摄杜比视界 HDR 视频时的最高帧率是不同的,视频创作者需要留意一下。
通过对比图不难发现,普通版和 Pro 版之间的差异,主要就是功能。长焦镜头、电影效果模式、Apple ProRAW/ProRes 等等,有明确需求的用户,按需选择即可。而智能 HDR 4、光圈大小、感光元件尺寸属于效果,需要通过对比才能体现,我们接着往下看。
长焦镜头“不进反退“之谜
为了测试 iPhone 13 系列的相机,国庆期间我拍摄了近千张样片,尽管这个测试量也不算大,但已经能让我对它们的画质做出基本判断了。
先说结论,总的来看,相对 iPhone 12 系列,iPhone 13 系列的相机是稳中有进的,只是幅度比较小,普通用户如果只是在手机屏幕上看,或者发发朋友圈,的确不容易感知。
其次,“鬼影“几乎没有改进,这个问题还是挺影响拍摄体验的,尤其是晚上拍视频,灯光一多,就很难避开。iPhone 13 系列拍视频非常强,鬼影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
再次,iPhone 13 Pro Max 的长焦表现,在部分暗光场景相比 iPhone 12 Pro Max 确实是“退步“了,但这种退步是有原因,具体我后面会谈到。
从上到下分别为 iPhone 12、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3、iPhone 13 Pro Max
第一组是超广角样张,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比较考验超广角素质的场景,前景的马路漆黑,后景的建筑明亮,容易出现前面什么也看不清,后面却曝光过度的情况。
从 4 款手机的实际表现来看,即使不放大,也可以明显看出 iPhone 13 系列的曝光相对更加准确,马路和建筑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而 iPhone 12 系列后景有轻微的过曝现象,特别是几处建筑上的灯饰,丢失了细节。此外,注意画面中的天空,iPhone 13 系列也更加纯净、通透。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除了硬件的提升之外,智能 HDR 4 和深度融合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 A15 仿生芯片,iPhone 13 系列可以对同一场景中的多个主体分别进行调整,软件和图像信号处理器会自动为每个主体优化对比度、光线效果和色彩。
特别是在中低光照条件下,深度融合技术会运用 A15 的神经网络引擎,逐个像素分析不同曝光度的画面,再选取最佳部分进行融合,这也是 iPhone 13 系列所拍摄的画面,有更好观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到下分别为 iPhone 12、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3、iPhone 13 Pro Max
再来看广角,也就是主摄样张。虽然这个场景是傍晚的街角,但近处的路灯让画面非常明亮,整体曝光不亚于白天。
从这个场景可以看到,iPhone 的鬼影问题的确没有改善,4 张照片的左侧蓝色木盆处,都有因路灯直射产生的炫光。所以大家拍摄类似场景时,如果不影响构图,可以稍微变换一下拍摄角度。
这组样张再次体现出了智能 HDR 4 的强大,可以看到 iPhone 12 系列所拍摄的画面有些泛白,尤其是右半区被路灯照射的石墙区域,质感明显不如 iPhone 13 系列。
上:iPhone 12 Pro Max,下:iPhone 13 Pro Max
上:iPhone 12 Pro Max 局部放大,下:iPhone 13 Pro Max 局部放大
接着来看 iPhone 12 Pro Max 和 iPhone 13 Pro Max 的长焦表现。注意,这是本文唯一一组局部放大样张,因为与超广角和广角不同,两者很难从原图就一眼看出画质的差异。
不过通过放大图可以看到,iPhone 13 Pro Max 的解析力和锐度明显更高,酒瓶上的文字轮廓清晰可见。而 iPhone 12 Pro Max 则相对模糊,并且有一定的涂抹感。所以网络上部分用户反馈说 iPhone 13 Pro Max 的长焦不进反退其实是误判,真正的原因请继续往下看。
上:iPhone 12 Pro Max,下:iPhone 13 Pro Max
这同样是一组 iPhone 12 Pro Max 和 iPhone 13 Pro Max 的长焦样张,怎么样?是不是不用放大,一眼就能看出哪张更好。是的,我没有放错,好的那张是 iPhone 12 Pro Max。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我在拍摄了大量样张后也觉得很奇怪,iPhone 13 Pro Max 的表现似乎很不稳定,时好时坏。直到查看了详细的拍摄参数才发现,原来所有画质不如 iPhone 12 Pro Max 的样张,都不是长焦镜头拍摄,而是通过广角(主摄)裁切而来,也就是所谓的“数码放大“。
实际上,iPhone 12 Pro Max 和 iPhone 13 Pro Max 在进行长焦拍摄前,系统都会先计算当前场景的亮度(可能还有其他指标),一旦数据低于阈值,就会放弃使用长焦镜头,而使用广角拍摄的画面进行裁切。而这就是 iPhone 13 Pro Max 长焦不进反退的原因。
由于 iPhone 13 Pro Max 长焦镜头的光圈比 iPhone 12 Pro Max 小,造成了它触发主摄裁切的场景高于后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得到的长焦画面都不是长焦镜头拍摄的。用数码放大的照片和长焦镜头直接拍摄的照片对比,它能不“退步”么?
所以,如果你喜欢用长焦镜头,并且经常都是在暗光环境拍摄,建议安装比如 NOMO RAW 这样的 APP,它可以锁定拍摄镜头,保证用户进行长焦拍摄时,不会被切换到主摄。
迟来的微距模式,领先的计算摄影
在弄清 iPhone 13 系列的相机表现后,我们接着来讨论几个苹果今年为它带来的独享拍摄功能,首先聊聊微距。
说到微距,可能安卓用户又要“呵呵”了。的确,虽然我一下也想不起首款支持微距模式的手机到底是哪款,但推出时间肯定是在两三年之前了。这也再次体现了苹果做产品的理念,不刻意追求第一,但体验一定要好。
和很多安卓手机都是通过放大,甚至用长焦镜头来拍摄微距不同,iPhone 13 Pro 系列(iPhone 13 不支持)在拍摄微距时,不会进行任何倍率的放大,而是单纯的近距离对焦(2cm)。这个数据不是现在最近的,不过 iPhone 13 Pro 系列的优势是强大的自动对焦系统。
大家都知道,拍微距最大的难点就是对焦,需要反复寻找能准确合焦的平面,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很多手机的微距功能,最后也都成了摆设。
而 iPhone 13 Pro 系列的微距模式设计得非常“无感”,没有任何开关,只需将手机怼近被摄物,系统就会自动切换到超广角,并自动完整对焦与合焦过程,用户需要做的就是按下快门即可。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用 iPhone 13 Pro Max 拍摄的一片被阳光照射的树叶,可以看到景深非常浅,中间清晰,边缘模糊。虽然是超广角镜头拍摄,但几乎没有畸变,整个画面充满张力,叶片的纹理也很清晰。
此外,iPhone 13 Pro 系列的微距模式在拍摄视频时也能用,唯一的不同是需要用户手动切换到超广角。微距视频在拍一些特写镜头的时候,极具视觉冲击力,可以带来平时正常视角很难看到的画面,奇妙极了。
这次 iPhone 13 系列仅次于微距的主推拍摄功能,就是电影效果模式,我相信果粉已经对它有了一定了解,前文也提到,实际上它就是人像模式的“视频版”。
借助 A15 仿生芯片强大的算力,iPhone 13 系列在电影效果模式下,可以拍摄出类似专业摄像器材才能实现的浅景深效果。尤其是具备长焦镜头的 iPhone 13 Pro 系列,非常适合拍摄人物特写。
我在测试 iPhone 13 系列期间,拍摄了大量电影效果模式的样片,总体感觉是,苹果确实牛 X。这种几乎完全是靠“算”出来的景深效果,之前只能在静态拍摄中实现,而现在视频也可以。
但是,这个功能要想用好,对于被摄物、环境、光线等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当然也包括拍摄者的构图、运镜和编导能力,是一个非常能体现 iPhone 13 Pro 系列专业和生产力属性的功能。
从我的体验来看,要拍出完美的电影效果,至少要满足 3 个条件:1.人物的轮廓,特别是发型不要过于“爆炸“,否则转头时边缘就会出现瑕疵;2.背景尽量简单干净,如果是过于凌乱或者层次太分明,可能就会影响系统对于景深的判断,造成频繁切换或者误判问题;3.镜头与被摄物的运动速度都不要太快,人物主体总是摇头晃脑,镜头移动过快,都会对计算的精度产生影响。
基于这些经验,我拍摄了如下这段素材:
视频加载中…
电影模式
怎么样?是不是还不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右侧近处的小姐姐转头去叫左侧远处的小姐姐时,左侧远处小姐姐的脑袋还没有从 iMac 后面探出头来,镜头的焦点就已经切换过去了。手机是如何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的?
实际上这就是计算摄影。iPhone 13 Pro 系列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来判断导演的意图,一是人物关系,也就是人脸识别,谁远谁近,谁正对谁转身、谁在说话谁没说话……总之就是与剧情相关的信息,识别主角,转换焦点。
二是机器学习,以我拍摄的这段画面为例,拍摄时手机是不知道左侧远处的小姐姐什么时候会探出头来的。但是,当这段视频拍摄完成后,它就知道了。
这也是为什么 iPhone 13 Pro 系列的电影效果模式,可以在拍摄完成后在更改甚至添加焦点的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拍照,后对焦”。因为一切都是算出来的,系统记录了所有的景深信息,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不得不让人再次感叹 A15 仿生芯片的强大。
iPhone 13 系列还有一个相对“不起眼”的新功能——摄影风格。
我看到网上有评论说,不就是个滤镜嘛,而且连 iPhone 12 系列都不 OTA 支持,太不厚道啦……其实刚开始,我也有类似的疑问,直到详细了解过技术原理,并深入体验之后才知道,这个“滤镜”,不是什么手机都能套的。
摄影风格的功能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可以将照片设置为用户喜欢的色调和色温。苹果提供了高饱和度、高对比度、暖色调和冷色调 4 种模式选择,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微调,一次设置,张张匹配。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和滤镜不同,iPhone 13 系列的图像管线会根据用户定制的风格,进行实时渲染,而不是统一套用。比如无论使用哪种摄影风格,天空和人物的肤色看上去依旧自然。
表面上是套了个滤镜,调调色,实际上,在拍摄过程中,系统进行着一系列包括实时渲染、机器学习、物体识别等在内的复杂运算,而这一切,都是基于 A15 仿生芯片的能力实现的。
从我的录屏画面可以看到,无论摄影风格如何调整,小姐姐的肤色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或失真,始终非常自然,这是普通的色彩滤镜无法做到的。
视频加载中…
也正是因为所有画面都是实时渲染而来,通过摄影风格拍摄的照片,无法进行后期更改,只能在此基础上整体调整。所以建议大家在使用时,可以多拍摄几种风格,尤其是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时刻。
最后的结论:
先立个 Flag:在与拍摄相关的手机硬件没有革命性突破之前,苹果可能不会再对 iPhone 的相机做大幅度的硬件升级,而是通过 A 系列芯片的能力,来提升其在拍摄功能与体验方面的表现。
这就是我使用了近半个月 iPhone 13 系列以来,最直观的感受。
的确,要说画质,iPhone 13 系列相比前作提升幅度真的不算大,如果不拷贝到电脑上,或者放大看,多数普通用户可能难以感知。
而在功能层面,iPhone 13 系列所有的升级,几乎都来自计算摄影,尤其是电影效果模式和摄影风格。它们的加入,让 iPhone 拥有了其他手机所不具备的能力。尽管这些功能现在还不完美,或者日常使用的机会不多,但它却赋予了手机摄影新的可能。
论画质,iPhone 可能已经不是最强的那个,当安卓手机发展到一亿像素之后,它还停留在 1200 万像素。但是,手机摄影早已过了“拼像素”的时代,算力与 AI 改变了游戏规则。正如被手机干掉的卡片机,输掉的从来都不是画质,而是分享。
现在,iPhone 也正在引领一场新的变革。
我们不妨大胆畅享,当算力带来的红利可以逼近甚至超越物理特性,当芯片算力就可以弥补感光元件尺寸的不足,那么智能手机也终将回归它的本质——移动计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