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相的真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乐于无求,有的人忧于不足。乐于无求者,以不作财物上的贪求为乐;忧于不足者,以不能满足财物的欲望为忧。可以说,是乐无求,还是忧不足,是廉与贪的一个分水岭。“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 为什么这样说呢?老子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常足是最大的足,是永恒的足,是无祸无咎的足。要以常足为足,就要常知足。
历史上有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靠砍柴为生。一日砍柴,挖得一棵灵芝草,回家的路上,碰到一条受伤的蛇。穷人用灵芝草治好了蛇的伤口。蛇为了感谢穷人,告诉穷人说,国王最宠爱的小女儿病了,只能用蛇胆才能治好。蛇让穷人爬到自己的肚子里去挖蛇胆,拿着蛇胆去给国王的女儿治病,这样,国王会满足穷人的一切要求。开始穷人不答应,担心蛇胆受到伤残会殃及蛇的生命。
蛇告诉他,没关系,胆可以再生。穷人这才颤颤微微、战战兢兢地爬到蛇肚子里,挖了很小很小的一块蛇胆。穷人治好了国王女儿的病,国王问穷人有什么要求,穷人说,别受穷就可以了。于是,国王给了穷人很多金银财宝。穷人拿这些钱置办了房屋田地,车马随从,过起了富人的生活。后来,国王的母亲又病了,需要蛇胆来治疗,国王发布布告说,谁能治好太后的病,就让谁来做丞相。穷人毫不犹豫地进山找到蛇,索要一块蛇胆。
蛇皱了皱眉头,张开了口。穷人靠这块蛇胆,做了丞相。后来国王又得了病,还是需要蛇胆才能治好。国王这回发的布告是:谁能治好国王的病,国王就把王位传给谁。穷人迫不及待地进山找到蛇,第三次索要蛇胆。蛇感到很为难,说上回的胆还没长好。穷人再三保证,只挖一点点。蛇又张开了口。穷人爬到蛇的肚子里,非常果断地去挖整个蛇胆,蛇痛得一下子就把牙齿紧闭上了,穷人便死在蛇肚子里了。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丞相,不是大象)的故事,一个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相仿的故事。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穷人之所以又祸又咎地死在蛇的肚子里,不就是太不知足、太贪了吗?不知足者就是这样,有了房子想地,有了地想车,有了车想马,有了车马想三妻四妾,有了三妻四妾想做官,做了县级干部想做市级领导,做了市级领导想做省级领导,做了省级领导还想做中Y领导……不知足者不知道,官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是历史和人民群众推出来的的道理,总是想得太多太多。想得太多,难免官欲膨胀;官欲膨胀,难免以私害公;以私害公,难免不廉不正;不廉不正,难免行贿受贿、知法犯法。正所谓“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亡”。“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而知足常乐者则深谙老子的天长地久的道理,总能以无私,成大公(圣人的大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