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裕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朱祁镇一生坎坷,命运多变,充满了传奇色彩,遭遇“土木堡之变”, 被瓦刺军俘虏,最后经“夺门之变”,成功复辟,重新理政。英宗朱祁镇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被史书称作盛德仁义之举。此外,“一帝多后”的合葬自英宗朱祁镇开始。裕陵至今未对公众开放。2000年收录、2003年和2004年扩展,明清皇家陵寝(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明十三陵裕陵
正统皇帝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
朱祁镇(1427—1464年):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贵妃孙氏。宣德三年(1428年)立为皇太子,十年(1435年)正月十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统。即位初大事权归太皇太后张氏,以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入犯,朱祁镇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景泰元年(1451年),瓦剌部朱祁镇释回京,软禁于南宫。八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祁镇去世,葬于裕陵。庙号英宗,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修复前的裕陵
钱皇后(?—1468年):海州(今江苏东海)人,父钱贵,以燕山护卫副千户从成祖北征,升为中军都督,追赠安昌伯。正统七年(1442年)正月立为皇后。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明英宗孝庄睿皇后钱氏病故,九月四日葬裕陵。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
裕陵
周皇后(?—1504年):昌平(今北京昌平)人。朱见深生母。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明英宗孝肃皇后周氏卒。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睿皇后。
裕陵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是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瓦剌首领先率大军南下进犯明朝,宦官王振不顾王直等朝臣反对,鼓励朱祁镇御驾亲征。此次出征,由于仅几天准备仓促,途中军粮不继,军心已经不稳。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大溃,王振及各大臣死于乱军,朱祁镇被俘,瓦剌军进逼北京。史称“土木堡之变”。
修复前的裕陵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史部尚书王文等为使明廷免受要挟,拥立朱祁镇弟朱祁钰为帝,改元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瓦刺进攻受阻,要挟无望,于次年放回了朱祁镇。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不能临朝,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立朱祁镇复位。
修复后的裕陵
朱祁镇复位后,以谋逆罪诛杀于谦、王文,对石亨等人晋官加爵。二月,朱祁镇废朱祁钰为郕王。朱祁钰死后,朱祁镇以王礼将他葬于北京西郊金山。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镇重登帝位后,仓促之中忘记罢黜景泰皇帝,直到同年二月乙未才将已死的景帝追废为郕王。因此,在这几天之内,正统皇帝和景泰皇帝两位合法的皇帝同时并存,这在中国帝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裕陵
建陵历史
裕陵始建于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二十九日,太监黄福、吴昱,抚宁伯朱永,工部尚书白圭,侍郎蒯祥、陆祥奉命督工,参加营建的军民工匠共达8万余人。陵园从营建到完成,仅用了近四个月的时间。裕陵的建筑曾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缮。民国年间,祾恩殿在战乱中被拆毁,祾恩门则于民国六年(1917年)被焚,现该陵殿门均成遗址。
裕陵无字碑
十三陵玄宫格局从明初开始,按一帝一后的规制设计,但令人不解的是,这种格局到明朱祁镇的裕陵发生了改变。原来,继英宗朱祁镇登上皇位的宪宗朱见深不是皇后所生,为了自己的母亲能与父亲同处一穴,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将地宫改成一帝两后制。这样,裕陵成了明朝第一座一帝两后的帝陵。1464年,正统皇帝朱祁镇病死。在明朝政坛上,朱祁镇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可称颂的地方很少,但废除殉葬制度却一直被史书称作盛德仁义之举。明代宫妃殉葬由来已久。朱祁镇死时,遗诏从自己开始不再让宫妃殉葬。
修复后的祾恩门和陵墙
2011年9月,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启动了对裕陵的抢险修缮,这也是十三陵最后一座亟待抢修的陵寝。
陵寝规制
《明宪宗实录》记载当时裕陵的规制为:“金井宝山城池一座,照壁一座,明楼、花门楼各一座,俱三间,香殿一座五间,云龙五彩贴金朱红油石碑一,祭台一,烧纸炉二,神厨正房五,左右厢房六,宰牲亭一,墙门一,奉祀房三,门房三,神路五百三十八丈七尺,神宫监前堂五间、穿堂三间、后堂五间、左右厢房四座二十间、周围歇房并厨房八十六、门楼一、门房一、大小墙门二十五、小房八、井一,神马房马房二十、歇房九、马桩三十二、大小墙门六,白石桥三、砖石桥二、周围包砌河岸沟渠三百八十八丈二尺、栽培松树二千六百八十四株”。
修复前的裕陵
探访路线
前些年我们曾来过这里,当时的裕陵残垣断壁中显示昔日的辉煌,和其他修葺一新的陵寝相比裕陵算是最具历史沧桑感的陵寝,院内的苍松翠柏遮挡着陵园有限的空间,祾恩殿已是残垣断壁,一片废墟。祾恩殿遗址后依稀可辨破败的明楼孤零零地坚守在山前。周围的环境仿佛沉寂得让人望而生畏。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正统朱祁镇在这里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修复前的裕陵
修复前的明楼
修复后的明楼
当我们2014年1月的一天再次来到裕陵时,车子穿过正对着陵前的单孔石板桥,来到近处发现它的样子变化太大了,近乎认不出了。原来的铁栏杆大门被崭新的单檐歇山顶大门取代,门上有一匾额,书有“祾恩门”三个金色大字。
修复后的祾恩门
明楼和宝城
陵门的修缮少了几分沧桑感,好在陵门两侧多少保留了残墙遗迹,透过这一点点历史痕迹会让我们生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陵园的围墙也修缮一新,高大的红墙,上覆黄色琉璃瓦,就如同故宫的宫墙一样。这处陵寝也在未开放之列,我们只能绕着陵寝外墙窥视着这里发生的变化,放眼望去,高大的明楼也修葺一新,金碧辉煌,彷佛在等待游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