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钓鱼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那就是野钓和黑坑。野钓是指在野外的水域进行垂钓,比如说江河湖库。黑坑就是坑老板包下一个鱼塘,买点养殖鱼放进去,然后一群钓鱼人围着一个鱼塘进行垂钓。相比野钓来说,黑坑里的鱼儿大小相对匀称,种类比较少,由于大多数都是养殖鱼,钓起来也不好吃。野钓钓起来的鱼大部分都是野生的,口感不错,并且种类繁多,特别是中鱼后,那种溜鱼的感觉是黑坑没有的。所以大多数钓友都喜欢野钓,小编野钓已经有快十年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野钓的技巧,非常适合刚刚入坑的新手。
我们在出钓前首先会考虑天气,气压,季节和风力。天气不好,再好的装备,再好的技术也钓不了多少鱼。比如说下雨的天气,这又分为小雨和大雨,下小雨可以出钓,并且鱼口非常不错,雨水会增加水中的含氧量,能够降低水温。如果是下大雨,鱼儿会受到惊吓,游向远处的深水区,这种天气很难钓到鱼。
气压决定鱼儿的活跃度,气压越高,鱼儿越活跃,小编这里平常的气压在950左右徘徊,等到气压达到970以上时,小编就会拿起鱼竿走向水库。当然了,不同的地区气压也不相同,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出钓时有1级或者两级的微风是最好的,刮风会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使鱼儿更加活跃。如果刮大风就没必要出钓了,一个是抛竿困难,即使抛出去也很难达到窝点,再一个就是无法看清鱼漂信号。
还有一个就是钓位的选择,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钓位。春天野钓尽量选择有浅滩的位置下竿,鱼儿经过冬眠后变得非常饥饿,它们会跑到浅水区疯狂觅食。在夏天和秋天出钓我们应该选择阴凉的地方,比如说树荫下,桥墩旁,夏季和秋季的温度普遍比较高,选择温度较低的阴凉处下竿是非常不错的。冬季则选择向阳的地方垂钓,冬天温度低,鱼儿大多数躲在深水区,只有在觅食的时候回来到浅水区,这时候选择温度相对暖和的地方垂钓,效果必然不会差。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野钓的装备。野钓的基础装备包括鱼竿,鱼漂和线组。鱼竿的长短应该根据目标鱼来选择,比如说钓大鱼,且大鱼都在深水区,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长一点的鱼竿,适用于水库,大型河流和湖泊。小一点的河流或者水塘,我们就可以采用短一点的鱼竿。野外的鱼儿力气比较大,在鱼竿调性方面建议选择28调或者37调最为合适,溜鱼感觉非常棒,既能减少脱钩跑鱼的几率,又能享受溜鱼的过程。
鱼漂可以选择性价比高的,野钓对鱼漂的灵敏度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漂目一定要醒目,方便看清鱼漂信号。线组方面,针对不同的鱼种来选择,最好是多准备几套线组,钓浅水用小号线组,钓深水用大号线组。
鱼钩大小的选择也是如此,野钓很容易挂草和挂底,我们应该多多带一些不同型号的鱼钩,应对不同的水域和挂底的情况。
其次就是窝料和饵料的选择,野钓大多数会选择酒米作为窝料,价格便宜效果也不错,也可以自己泡制酒米,操作简单且实用。将大米和糙米在灶台上炒至有点糊味就可以起锅晾干,然后装进瓶子里,加入60度以上的白酒和蜂蜜,搅拌均匀,密封一周即可使用。
野钓对饵料没有唯一的标准,常见的饵料就是商品饵和天然饵料。天然饵料包括红虫,蚯蚓,麦粒和玉米粒等等,根据垂钓的目标鱼来选择天然饵料。商品饵种类繁多,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单开蓝鲫也能钓到鱼,几种商品饵搭配也可以钓到鱼,具体还是要看当地的资源如何。
值得留意的是,蓑笠哥并非鼓励你真正一个人野钓,而是让你选择一个相对安静且人少没有人打扰的地方钓鱼,至少和相邻的钓友相隔几十米。结伴野钓并非要坐在一起,坐到能相应照应的位置即可。
野钓一个人更容易爆护
如果你有仔细留意,你会发现:周中出去的钓友渔获一般都颇为不错,不管是去收费塘还是去野钓基本都是一样。之前不少钓友总结为:周末一般天气不好,事实上蓑笠哥并不这么认为。如果周末你找一个没有什么人去的地方开辟新钓点,或者去一个没有什么其他钓友相对安静的地方一样是可以有颇为不错的收获甚至是爆护。
那么如此选择到底有什么优势呢?蓑笠哥总结为下面三点,如果条件满足那么你在周末和其他钓友一起也一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收获。
扎堆不好钓鱼
一片水域的鱼儿有限
大家可能对这一点不太理解:鱼儿是活的它们可以到处游动,为何会说一片水域的鱼儿有限呢?蓑笠哥对鱼儿的理解就是:它们总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活跃,除非环境改变(水位、天气、食物、天敌、繁殖等等)它们是不会轻易地跑到陌生的水域去(当然鱼儿也有巡游觅食的习惯,但是它们基本都有相对固定路线)。对于这一点是有证据支撑:
钓草洞刚开始渔获不错后面就没有什么鱼;钓过草洞的钓友都知道,新开辟的草洞或者芦苇荡刚开始是特别好钓鱼的,但是后面几天会慢慢减少,至少要等半个月左右再去钓才会有好的收获,这是因为这片草洞的鱼儿被钓得差不多了。
打重窝诱鱼时间需要很长时间;按理说重窝的气味分子随着水流传播得很快,一天传播几百米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一天之内是诱不过来几百米范围的鱼,需要更长的时间等其他地方的鱼儿“经过”发现食物的时候它们才会选择长期驻留。
同一条鱼会在同一个地方频繁出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黑鱼,它们在晒太阳的时候总是会选择自己的“势力范围”。你经常野钓的话也会发现同一条鲤鱼一天之内多次在同一个地方越出水面。
这一点理论对我们野钓的启示是什么?其实挺简单:如果我们没有长时间驻钓重窝死守的情况下,我们最好是去主动找鱼而不是等鱼过来找你。你一个人守着一大片水域的话更容易钓到更多的鱼,同一片水域鱼儿就这么多,越多的人钓代表你能钓到的机会就越少。
即使鱼儿是会有一定范围的巡游觅食(草鱼、青鱼就有)的习惯,但是它们的觅食路径都相对固定,同一条觅食路径的鱼儿也只会越钓越少,再者你一个人钓一条觅食路径肯定要比多人钓收获强得多。
注:上面讨论的鱼种不包括鲢鳙,因为它们是根据温度和风向来决定在哪一片区域活跃,并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觅食范围,当然还有可能有其他鱼种蓑笠哥没有发现,我们可以在下面评论区讨论。
同一片水域鱼儿有限
吵闹不利于鱼儿聚窝
钓友们在一起总会谈天说地:聊聊曾经爆护光辉经历、谈谈曾经切线让自己大腿拍肿的大鱼、请教一下别人饵料配方、讲讲附近哪里比较出鱼……。其实一般来说简单的聊天对鱼儿聚窝影响不是很大,但是钓友多了可能会出现其他情况:用锄头修整钓位、大力气的击打地面、不穿鞋在地上走来走去,鱼儿对你说话的声音不敏感但是对地面震动特别敏感。
这一点对于鲢鳙来说也不生效:鲢鳙聚窝之后哪怕你放爆竹它都不会走,及时你挂到鱼尾巴暴力遛鱼导致鱼儿越出水面惊窝也只能持续几分钟,几分钟只会它们又会过来。所以人多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找几个人一起抽鲢鳙,虽然抽进窝不容易但是它进窝之后跑掉也不容易。
吵闹不利于鱼儿聚窝
鱼儿选择变多不缺吃的
一个人只会打一份窝料,十个人就会打十份,同一片水域钓鱼的人多了窝料自然就会打得更多,十个钓鱼人打一百斤窝料其实并不算夸张。我们在前面讲到:同一片水域鱼儿总量大体固定,短时间内食物变多那么吃你钩子上的饵料概率势必会减少。又或者是它吃窝料基本都能吃饱了,吃到你饵料所以机会也就变少了。
一般来说,蓑笠哥自己如果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周末去人多的地方钓鱼那么一定不会打窝,抽十来竿散炮就行了,这样还能钓到鱼运气好渔获还能不错,但是打窝的话一定不会有太好的收获。
鱼儿选择变多根本不缺吃的
上面说了这么多原因,那么钓鱼人多的时候就真的就一定钓不到鱼吗?并不是这样,都说钓无定法,只要你方法和技巧用对一样是可以钓到鱼的,虽然难爆护但是钓几顿吃的没有问题,蓑笠哥就曾经多次有过这样的经历:其他很多人没有啥渔获,但是自己能钓几十斤。这一点会在后面专门一篇文章分享,关注我的话会优先看到。
我是蓑笠哥,愿各位钓友爆护,愿你们在这个世界获得安宁与幸福!期待喜欢钓鱼的你点个关注,如果觉得内容不错可以分享给其他钓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