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飞速发展,不仅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对传统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提出挑战。为了防止游戏沉迷,如今,许多游戏软件设置出了防沉迷系统。技术人员在测试过程中,却发现了不少问题。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 何延哲:我们这就下载了一款大家比较喜欢玩的养成类的一个游戏。下到手机上之后我们打开,它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这个实名认证如果是未成年人,它可能会限制你的(游戏)时长,也不让你去充值。我们随便输入个名字吧,叫张三,然后身份证号,我们选取一个随机生成的身份证号,它和张三肯定是没有对应的,我们看能不能骗过这个身份认证的系统,确实进去了。
号称破解防沉迷设置 背后暗藏新套路
游戏公司设置了防沉迷系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不断出现各种“破解防沉迷”的应用软件。然而,技术专家测试后发现,这类所谓的破解软件,其实背后还有新的套路。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 何延哲:搜索引擎随便一搜,几百万个这样的结果,可以下载到一些解除防沉迷的软件。我们就下载了几款装到了这个手机上做一个测试,我们来看一下它到底能不能破解。
你看,它需要部分权限要进行设备检测,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典型的叫诱导开启,我尝试开启权限,你看它需要一个位置信息,我们先允许了。
你看它还要一个设备上的照片和媒体,也就是说它拿到这个权限,还可以读取我手机里的一些文件。这事实上是比较敏感的,这个是设备信息,设备信息就是你设备唯一的标识。我们把这三个权限全部开放之后,才能使用这一款所谓的破解防沉迷的软件。这里面也提供了一些功能,看上去好像也像那么回事。实际上这些功能都是无效的。
到最后带来的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就是青少年的个人信息会被这类App不断地去收走,那我们把这款App放到我们的测试工具里面,还可以看到它背后的一些行为。它确实对地理位置、包括设备号、包括存储文件,都在进行读取。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 佟丽华:未成年网络保护的前提是确认你是未成年的身份,但是你要确认身份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你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证件到最后可能是人脸识别。这个过程其实又会使大量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被各种互联网公司掌握,这也是一个可怕的现象。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五条,作出了如下规定:
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秘书长 唐贾军:要求所有的游戏公司要跟这个系统做接入,接口接入之后要准确地识别出我们的未成年人,然后采取下一步的有力工作。这个也是要求在6月份之前完成的。
成因复杂 筑牢防沉迷屏障还需多方共治
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的成因,错综复杂。如何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游戏开发商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 陈京炜: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游戏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把玩家留住,比如说我们有一些手游你会看到,有这种每日签到,签到了就有礼包,签到七天有大礼包。
那它其实是会用这种行为塑造的方法,不断去强化玩家登录游戏还有为游戏付费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要把玩家留住。
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被明确写入法律
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将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写入法律,其中第七十五条,规定: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秘书长 唐贾军:现在目前适龄提示团体标准的试行版,叫8、12和16分三个年龄阶段。在6月1日今年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之后,我们打算在6月底之前大面积地把这个游戏适龄提示工作部署上。
现在,在一部分游戏的登录界面、付费界面,用户已经能够看到适龄提示的图标。
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副主任 彭伶:一个是网络监管部门的责任,一个是网络信息内容提供商的责任,一个是网络平台的监督责任,还有学校、家庭、教育者、监护人的责任,以及未成年人自身的责任,这就构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立体的一个未成年人保护框架。
网络保护,不意味着网络隔绝。网游沉迷,也不意味着网游体验一无是处。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 陈京炜:玩游戏这个事除了娱乐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帮助小朋友建立一套规范。游戏其实本身是一套规则,参与游戏的人是要自觉主动地去参与,并且要遵守这个规则的。我们真的有特别棒的美术,有特别棒的程序,可能我们在游戏的策划和文化的表达上面,还有一段可以再去提升的一个空间。接受了游戏这种新的媒介之后,其实可以打开一扇大门,它不是一个只会把你拉进深渊的这样一个可怕的东西。
网络保护 不意味着网络隔绝
把网络游戏一律视为洪水猛兽全盘否定的看法的确有些过激 ,一律用堵的方式,也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接下来我们结识一位年轻人,他叫李晓峰,他曾经是网瘾少年,如今是连续两届的电竞赛事世界冠军。他被网游彻底改变的人生轨迹,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前电竞职业选手 李晓峰:刻苦训练代表你有目标,你是在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地去努力,开始进入到专注的就是为了出成绩打比赛的,一个刻苦训练的一个过程之中。然后玩游戏不断地不想出门,我觉得是叫做逃避现实,一定是这个现实里面,有什么东西是你所不能接受的,然后你想通过一个虚拟的世界去满足自己的反馈感、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是现实世界所不能赋予你的。我觉得如果出现这样问题的话,可能是需要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去坐下来好好去沟通的。
在之前的案例中我们了解到,沉迷网游的未成年人,有许多是“氪金”玩家,他们会在游戏里进行大额充值和消费。这与电竞游戏的精神也是有区别的。
前电竞职业选手 李晓峰:网络游戏很多时候,有一些游戏的花钱是没有上限的,但是在电竞里面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你必须通过自己的技术、反应、大脑之间的协调,像竞技对抗一样,像下象棋打篮球一样去击败另外一个人,那这样的话才是你的胜利。并不是说你花钱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你花钱解决不了。
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 郑夺:获得一个电子竞技的冠军和你获得一个传统体育的冠军,没有太大的区别。你都需要天赋再加上极其刻苦的努力,电子竞技的基础就是手脑眼的协调,我们有一个数值叫APM值。APM就是每分钟点击鼠标和键盘的次数。顶级的职业选手的话,一般能够甚至都能够达到300次左右,大家想一想,一秒6次点击鼠标和键盘,而且没有无效操作。如果你真正看过顶级职业选手去玩电子竞技的这种游戏的时候,你会很惊叹。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 张毅君: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的介入、包括载体介质的变化,游戏的内容、形式、手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你不可能让现在的孩子还去玩丢手绢。00后、10后、15后,他们绝大部分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和网络已经趋于不可分离。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