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父亲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因侄子朱允炆大力削藩,遂发起靖难之役,最终打败他的侄子朱允炆,登上帝位(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是为永乐大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朱棣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儿子朱高燧和小儿子朱高爔(夭折)。历朝历代都一样,皇帝登上帝位后,都要尽早的册立太子作为储君,以故国本。但在册立太子这件事上,立长子朱高炽还是次子朱高煦让朱棣犯难了,次子朱高煦方方面面都和自己比较像,英明神武,能征善战,有勇有谋,深得自己喜欢,自己还曾在靖难之役中勉励过他:“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努力吧,世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言外之意是,世子身体不好,如果将来一命呜呼,你还是有机会继承我的大业的。于是,受到鼓励的朱高煦愈发神勇,在靖难之役中为自己打败侄子登上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武将当中威望很高。反观长子朱高炽,性格羸弱,并且身体肥胖,走路都要人搀扶,实在有损君王风范,但朱高炽性情稳重、谦恭有礼,在文官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威望。这让朱棣一时难以抉择,只得向文武大臣征求意见,结果果然不出所料,武将们都一边倒的支持次子朱高煦,而文官也都是支持朱高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平心而论,最初朱棣还是倾向于立次子朱高煦的,天下又有哪个父亲不希望儿子想自己呢,但自古立长不立幼,况且朱高炽又有一大帮文官的支持,权衡过后,最终还是册立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
当然,朱高炽能被册立为太子,最终登上帝位,除了有文官集团的鼎力支持外,有几件事应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件事,在靖难之役期间,外出征战的朱棣让朱高炽留守大本营北京,朱高炽也不辜负父亲厚望,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硬是以上万部队抵挡住了朱允炆数十万人的进攻,完美完成了父亲交给的任务,在父亲心中留下了亮丽的一笔。
第二件事,朱高炽生得了一个好儿子。有次朱棣和解缙君臣二人聊天,聊到册立太子之事,朱棣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极力支持立长子朱高炽,正当朱棣犹豫之际,解缙脱口而出三个字:“好圣孙”,直击朱棣要害。这里说的好圣孙指的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说也奇怪,虽然朱高炽本人形象有点对不住观众,但却生得了一个好儿子朱瞻基,朱瞻基和他爷爷朱棣一样,英明神武,天赋异禀,深得朱棣喜欢。应该说,朱高炽能被册立为太子最终登上帝位,儿子朱瞻基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三件事,就要怪朱高煦自己口无遮拦了。这位仁兄仗着自己战功卓著,加上当时哥哥朱高炽逐渐失去朱棣的信任,太子党被打压得奄奄一息,就愈发骄狂放纵,完全不把哥哥放在眼里,时常把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挂在嘴边:“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乎?”意思就是:我这么英明神武,不是很像李世民吗?这就活该他倒霉了。他把自己比作李世明,那朱高炽就是李建成,朱高燧就是李元吉,朱棣就是李渊。唐代的玄武门之变大家都清楚,李世明杀了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迫使父亲李渊退位,最终登上皇位。敢把你爹比作李渊,小子没睡醒的吧!就这样,朱高煦完全失去了朱棣的信任,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儿子封到了青州。朱高煦的皇帝梦就此破灭。
至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终于得到稳固,在父亲朱棣驾崩后,顺利继承了皇位,是为明仁宗。但朱高炽作为明朝历史上第二短命皇帝,只在位了十个月就驾崩了,由他的儿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而朱高煦也不甘失败,最终起兵夺权,被侄子朱瞻基御驾亲征打败,最终被处死。
当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