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是在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的格局下成立的: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十二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由此宣告了北约组织的成立。1952年2月18日北约接纳希腊和土耳其成为新成员;1955年5月6日当时的联邦德国被接纳为新成员。
1955年5月5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向北约方面传达过一个信息:苏联有意加入北约。用赫鲁晓夫的话说:北约的存在对东欧和苏联具有挑衅性。如果接受苏联成为北约一员,那么这种性质马上会出现改变。苏联是希望通过加入北约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然而美国这时一门心思想的却是如何遏制苏联。北约作为一个防务体系是需要有来自外部的所谓共同敌人的。如果接纳了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势必动摇美国这个带头大哥在北约内部的地位。
美国向其他北约成员国施压后北约方面明确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这使苏联充分意识到自己同北约之间的地缘战略空间的竞争将不可避免。这种形势促使前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以及当时的民主德国八国于1955年5月14日签署了华沙条约。至此同北约对立的华约组织正式成立,由此形成了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冷战对峙的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下北约的首要战略目标被定位为防范华约组织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军事议题成为北约安全战略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
北约曾对苏联阵营可能发动的军事打击进行过诸多假设。在当时北约预想的各种对苏作战方案中西德、法国和低地国家很可能是守不住的。北约所制订的对苏作战方案中盟军几乎无一例外会一路退守到比利牛斯山脉,直到海运和空运而来的美国援军在西班牙登陆后才开始展开战略反击。西班牙因此被视为是北约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这时的西班牙却并不是北约成员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对西班牙确立了以下目标:开发西班牙的军事潜力、讨论建立海空军基地……
美国最终的长期目标是让西班牙加入北约。1953年9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签署了《美西共同防卫援助协定》。美国就此在西班牙领土上有了8个空军基地和2个海军基地。在双方的秘密换文中约定:美军可以使用上述基地展开对苏联的军事行动,与此同时西班牙还将与美国互通情报。1954财年到1961财年美国以无偿赠予的方式为西班牙提供了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同一时期美国对韩国的军援力为平均每年1亿美元。韩国毕竟处于冷战最前线,而西班牙只是北约预想中的最后防线。
由此可见美国对西班牙的援助力度有多大。在1962财年到1982财年美国又分别以贷款和赠予的方式向西班牙提供了7.27亿和5.11亿美元的援助。1982年西班牙被北约正式接纳为新成员。西班牙这么晚才加入北约主要是由于自1939年4月起实际执掌西班牙国家大权的佛朗哥政府是由纳粹德国和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扶植起来的法西斯政权。尽管佛朗哥在二战中审时度势后明智地选择中立,从而避免了像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一样的覆灭命运,但在战后西班牙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抵制。
当时西班牙在联合国、北约、欧共体等国际组织中都受到了排挤。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后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1日胡安·卡洛斯一世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道弗·苏亚雷斯·冈萨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至此西班牙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北约在这种大背景下正式接纳西班牙为成员国。1989年9月下旬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相继发生政坛剧变。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在各方压力下宣布开放柏林墙。
1990年3月18日东德组成了以德梅齐埃为总理的由基民盟、自由民主联盟和社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1990年5月18日东德联合政府同西德方面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同年8月东德人民议院决议东德并入联邦德国并于8月31日同西德方面正式签署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东德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原来东德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而改为5个州。
两德统一后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北约成员国存在,而原华约成员国东德则已不复存在。1991年7月1日作为北约冷战对手的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华约解散后北约继续存在的意义开始受到质疑,然而作为北约领头羊的美国却认为这正是大举向原苏东阵营地区扩张的天赐良机。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凭借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持续轰炸。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战争结束以后北约成功将俄罗斯的势力彻底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正是在1999年北约进行了第一轮东扩: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三个前华约成员国为北约的新成员。2002年11月21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达成了第二波的东扩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与克罗地亚同时加入北约。2017年6月5日黑山共和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
至此北约一共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共和国、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卢森堡大公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共和国、丹麦王国、挪威王国、冰岛共和国、匈牙利、希腊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加拿大、克罗地亚共和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土耳其共和国、黑山共和国29个成员国。
这29个成员国中美国所扮演的是领导者的角色:美国现役官兵人数约为134.7万,各类后备役部队约为80.8万人。美国拥有庞大的核武库和全球最大规模的航母编队。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也有支撑战争的强大经济实力。美国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明显强于其他28个成员国。从2019年5月3日起开始担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托德·沃尔特斯空军上将就是美国人。从北约成立以来美国就一直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军事行动都是由美国领导北约展开的。
英国和加拿大在北约中属于美国的铁杆追随者。这两国和美国是同文同种的英语国家,而且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长期以来这两国在外交上所奉行的就是追随美国的策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德两个欧洲大国:法国是北约成员国中极少的没有美国驻军的国家。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成立的初衷就是在当时的美、苏两极之外增强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所以欧盟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美国始终处于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法、德两国恰恰正是欧盟的主导者:在英国脱欧之前欧盟的主导就是英、法、德三驾马车,英国脱欧之后欧盟的主导者就是法、德两国。法、德主导下的欧洲在经济上弄出个欧元与美元竞争。2018年6月25日法国甚至拉拢德国、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爱沙尼亚、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防长在卢森堡签署欧洲干预倡议意向书,承诺组建一个欧洲联合军事干预部队。此举摆明了就是要在北约的框架体系之外组建一个足以同美国分庭抗礼的欧洲军事联盟。
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等原东欧阵营国家是北约在东扩过程中收获的新成员。这些国家加入北约本身就反映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地缘博弈的此消彼长。这些国家身处大国博弈的夹缝之中自然希望寻求外部保护。随着苏联解体后这些原东欧阵营国家逐渐倒向北约为的就是依靠北约集体防卫的优势制衡俄罗斯。波兰之所以那么迫切希望让美军永久驻扎波兰也就是这个原因。目前乌克兰国内也有部分政治势力主张加入北约,但为避免激化与俄罗斯的地缘冲突始终没敢迈出这一步。
土耳其在北约成员国中是一个另类:拥有现役部队63.9万人的土耳其军队是北约成员国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常设部队,不过就土耳其军队的装备现代化水平、军事体系、后勤保障、战争潜力等方面比之英、法、德等国尚有不小的距离。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中最大的伊斯兰国家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心理隔阂。身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却并不会盲目跟随美国领导的北约参与对外军事作战行动,土耳其是否参与北约的军事行动从来都是根据自身利益自主选择的。
希腊是北约成员国中与土耳其矛盾最大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爱琴海里坐落着2500余座岛屿,但其中的2400多座属于希腊,也就是说土耳其人游个泳的功夫就可能误入希腊的领海。这样一来希腊等于直接将土耳其封锁在了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进出爱琴海从此需要看希腊的脸色。长期以来希腊与土耳其就围绕领海权益争端不断,况且历史上希腊曾被土耳其征服过也使双方积累了不少宿怨。土耳其与其他北约成员国一直存在心理隔阂,而希腊则成为了其他北约成员国制衡土耳其的角色。
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在北约成员国中所起的作用比不上美、英、法、德等国,但也并不只是可有可无的打酱油角色:意大利作为G7成员国是欧洲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之一,西班牙则扼守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门户直布罗陀海峡。拥有航母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海军实力上仅次于美、中、俄、英、法、日、韩、印之后(位居全球第九位和第十位)。至于荷兰则是一个航运大国和科技创新强国:荷兰的鹿特丹港是全球第十大港口,闻名全球的光刻机则体现了荷兰的科技创新实力。
北约成员国中真正打酱油的角色是冰岛、卢森堡等几个小国。冰岛根据宪法不设常备军队,所以冰岛是北约成员国中唯一没正规军的国家。冰岛唯一具有准军事性质的武装力量是100人左右的海岸警卫队。卢森堡由陆军、宪兵和警察组成的卢森堡武装力量总兵力只有2114人:陆军930人、宪兵682人、警察502人。在战时状态下北约想靠这两个国家提供帮助是不现实的。像冰岛、卢森堡这样的国家纯粹顶着北约成员国的名义依靠北约集体防卫体系获得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