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彘”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是高后吕雉发明的一种及其残忍的刑罚。主要是通过断肢、削耳、挖眼饮哑药等手段使受施者五感全失,失去接受和发出信息的能力,然后放在缸里,使居厕中等死,手段极其残忍。
而历史上最早接受“人彘”刑罚的是戚夫人,她因为与吕雉不和被吕雉施刑。那么,吕雉何以想出如此残忍的手段来对付戚夫人呢?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吕雉与戚夫人的恩怨
吕雉原本生活在砀郡单父县,因为父亲曾经与当地人结仇,故为躲避仇家迁往沛县。吕公与沛县的县令一向交好。因此,当地官员纷纷迁往宅邸恭贺乔迁之喜,吕雉就是在这期间结识刘邦。吕雉的父亲据说会看面相,看到刘邦的龙虎之相后,就把吕雉许配给刘邦。
可刘邦当时的形象并不好,属于社会底层的无赖,吕雉与他生活得非常拮据。后来刘邦在起事时吕雉也因刘邦履受牵连。可以说刘邦的成功离不开吕雉的帮衬,大汉的江山吕雉也有一份功劳。
可戚夫人却不是刘邦的结发妻,她是刘邦做汉王时娶的妃子,刘邦对其非常宠爱。戚夫人依仗自己的宠爱,很快积攒了势力。
汉朝建立之后,吕雉与戚夫人先后展开了多轮斗争,首先是立储之争。刘如意出生后没几年,刘邦就对两个儿子之间的看法产生了转变。他认为刘盈生性羸弱,与自己的秉性不像,反倒是刘如意比较像自己,于是对储位产生了新的打算。
吕雉虽然跟随刘邦一起起事,为汉朝建立立下不少功劳,但天下平定之后,剩余的问题还需解决。这期间一直是戚夫人跟随刘邦出征,吕雉则守在关中,二人的位置渐渐发生位移,戚夫人逐渐有倾轧吕雉的势头。
在跟随刘邦出征期间,戚夫人屡次向刘邦请求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这让刘邦产生动摇。不过该意见早到了群臣极力反对,之后张良给吕雉出了一个计策:在宴席上请来商山四皓。这个举动让刘邦彻底放弃了改易太子的想法。商山四皓德高望重,刘邦自己都没请动,却让儿子请来了,足见刘盈的民心。
除此之外,戚夫人还怂恿刘邦将吕雉的女儿与匈奴和亲。汉初,进过数百年的战争以及秦朝鞭笞天下,中原地区已经满目疮痍,这时候的匈奴非常嚣张,但是朝廷并不敢与匈奴产生冲突。
刘邦死后,匈奴的一个单于还曾经向吕雉挑衅:“刘邦已死,太后难免孤单,就嫁给我吧。”按照吕雉的脾气如果别人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好下场,但是吕雉只是回一句:“我老了,不足以侍奉您。”从这就可以看出当时匈奴嚣张的起眼,也可以看见汉朝和匈奴实力差距悬殊。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匈奴,无异于毁了自己的女儿。所以吕后只能联系朝臣阻止和亲。
太后吕雉的强劲手腕
在吕雉执政期间,基本继承了刘邦时期的政策,极少对百姓使用刑罚,人民安居乐业。这是吕雉在治国方面的表现。虽然被称为外戚之乱,但百姓并没有因此受到牵连,可见吕雉并不是生性残暴之人。
吕雉在政治生涯中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曾经做过杀人立威这样的事。比如与萧何设计诛杀韩信、怂恿刘邦杀彭越,这是她为了自己一派立足更稳采取的措施。在刘邦死后,她为了政权稳固,更是与内臣商议杀光功臣,但被否决了。由此可见,吕雉在政治斗争上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维持大局。
吕雉的性格是多面的,之所以要如此对待戚夫人,除了自身带有一些狠辣的性格之外,戚夫人自己也有许多地方是不可原谅的。
首先,刘邦打江山的过程中吕雉也立下汗马功劳,应该有自己应得的地位。但是戚夫人将她的地位分走了一部分,对她构成严重的威胁,自然会被当做政敌看待。而且,她们俩不仅在政治上是政敌,在生活上也是情敌,这就给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
对自己构成的威胁吕雉或许可以隐忍,但是作为一个母亲,保护孩子是天性。戚夫人对吕雉的一儿一女都试图加害,这是让吕雉忍无可忍的。
戚夫人的最终下场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刘如意被封为赵王,而戚夫人则沦为奴隶。在这时候,吕雉并没有杀戚夫人,只是沦为奴隶,但是戚夫人的这首歌击垮了吕雉最后的心理防线。决定创制一种刑罚惩罚戚夫人。
吕雉早就对戚夫人恨之入骨,没尽早处理只是在等待时机。如果要杀戚夫人,就必须先干掉她的儿子刘如意。因为刘如意当时被封为赵王,也是割据一方的势力。为了政局稳定,不能先杀戚夫人,只能先对刘如意下手。
惠帝元年,吕雉召刘如意进宫,刘盈知道母亲此次动了杀心,自己又顾及兄弟情长,就亲自迎接刘如意,与他同吃同住,吕雉就找不到杀害刘如意的机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某天,惠帝凌晨外出狩猎,刘如意不愿早起,就独自留在宫中,吕雉便趁机将刘如意杀害。之后
吕雉就盯向了戚夫人。
据推算,戚夫人在做成人彘之后活了一个星期左右,结合前面介绍的人彘的行刑方法,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结语
吕雉一生所杀害的人,基本上都是对自己势力有威胁的,但是除了戚夫人之外,吕雉几乎没有对其他人恨之入骨。
在权力的角逐中,进与退都需要好好思量,愚以为与吕雉交锋,退方为上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戚夫人像其他妃子一样放低自己的位置,或许可以得到一个善终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