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语文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卧冰求鲤,头悬梁锥刺股,胯下之辱,孔融让梨,这些成语故事。凿壁偷光也是一个古时候比较出名的成语故事。语文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像凿壁偷光的匡衡一样,刻苦的学习。那你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后来去干什么了吗?
语文老师都不敢告诉你“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变成什么样的人?
凿壁偷光的故事顾名思义就是把别人的墙壁凿出一个洞来可以让光线透过这个洞射到墙壁外去。主人公家里很穷连蜡烛都买不起。为了好好的学习,每天晚上就到隔壁通过射出来的光来看书。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人家那么穷都在努力读书,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都日子都好过了,更应该像凿壁偷光的匡衡一样热爱学习。
前面的呢一般都是老师讲的故事,可是老师的故事只讲了一半,还有剩下的一半并没有说完。话说匡衡,尽管“偷”来了隔壁人家的光,他的学识也并不是那么饱满,辛勤的努力让他当上了一个小小的官职。幸运的是,他因为对《诗经》见解比较独到,获得了皇上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随着皇上的不断提拔,慢慢的就升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了。
宰相是比较有权利地位的官职了,当时位高权重的匡衡,又开始“偷”的习惯。说白了就是利用自己的职权方便开始贪污了。匡衡这次偷的是土地。当时封侯的时候,会赏赐31万亩土地,但匡衡却偷偷给自己加了4万多亩,而他位高权重,手底下的人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继续在“偷”,并不敢向皇上多说什么。
渐渐的匡衡越来大胆,最终百官无法忍受向皇上举报了匡衡的罪行。皇帝也知道了他所做的一切,匡衡很快就被皇帝贬为庶民,赶回了老家。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幸运地走向成功之后迷失了自己。这就是语文老师不敢向学生们透露的事实,一个变坏了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