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功高震主
嬴异人作为质子在赵国,实际上生活得非常艰难,因为他既是秦国公子,又是质子的身份,这使得嬴异人本人,也感受到了从天上到地下的落差。
本来他可以在秦国,做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王族纨绔子弟,但是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政治需要,一下子成为秦国外交的工具,虽然嬴异人并不是秦国太子,但是相比之下当个无忧无虑的公子,也是极好的。
不过可惜的是,现实的发展往往就是这么残酷,嬴异人作为质子被送到了赵国。赵国方面自然也知道,他只是个政治工具而已,因此并没有很高的待遇,如若不是吕不韦知心地接济和照顾,嬴异人以及赵姬一家人,相信嬴异人也不会成为后来的秦庄襄王了。
公元前251年,拥有超长待机时间的秦昭襄王最终下线,其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这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简直不容想象。
随后安国君即位,也就是在位仅仅只有三天的秦孝文王,此时秦国内部,出现了王位继承的变动。
嬴异人在吕不韦的极力谋划和推动下,一下子从当初惨不忍睹的质子,以及秦王的庶子成为了太子,直接成为下一任秦王的储君。
在这个过程中,吕不韦的操作当属首功,而随着嬴异人的即位,吕不韦也一下子成为了丞相,当时众臣的反对意见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事实证明吕不韦,的确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在吕不韦的政治和军事操作下,秦国进入到了更快地发展阶段,东周君的投降,就是吕不韦率军进攻实现的。可以说吕不韦对于秦国的进一步强大,以及后来嬴政的即位,都是有巨大功绩的。
嬴政对吕不韦功绩的忽视令其受辱
吕不韦崛起于秦庄襄王时期,成为了秦国丞相之后,几乎总揽了秦国的军政大权,加上庄襄王对他的无条件信任,这使得吕不韦成为了,整个秦国大臣中的天字第一号人物。
而也正是由于吕不韦的治国有方,再加上他本人善于谋划权术,拉拢人才,因此其在秦国朝堂的威望,还是非常之高的。
庄襄王在位仅仅三年便去世了,临终之前他还向吕不韦进行了托孤,将辅佐新王嬴政的任务,交给了吕不韦和赵姬,甚至还令嬴政称吕不韦为相父,这足以凸显吕不韦当时的权势和地位之高。
嬴政即位之时只有13岁,因此秦国政事,基本上都是由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把控,而赵姬作为一介女流之辈,再加上其年轻之时,在赵国还是吕不韦的家姬,因此赵姬对国事过问不多,基本上都是吕不韦正在处理。
在嬴政尚未亲政的这段时间,吕不韦可以说为秦国的发展尽心尽力,只不过到了晚年时期有些保守,但瑕不掩瑜。
可是吕不韦如此大的功绩,虽然得到了少年嬴政的尊重和敬重,但是随着嬴政年龄的增大,他也开始想要夺回属于王的权利,并且压制吕不韦势力。
嫪毐事件爆发之后,吕不韦难以逃脱关系,这成为了嬴政处置这个相父的直接借口。更为杀人诛心的是,嬴政在写给吕不韦的信中,充满了羞辱之意,这让吕不韦内心备受打击,最终选择了自尽。
秦王的处置对象只是针对吕不韦
吕不韦自从庄襄王即位之后,可以说一直在秦国的中枢首脑之位,直至秦王政十年的时候,吕不韦担任丞相一职的时间高达十四年,除去庄襄王在位的三年,吕不韦掌控嬴政朝政达到了十一年。
而嬴政即位之初只有十三岁,那么十一年之后的嬴政已经二十四岁了,他已经不是当初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了。
因此,随着嬴政的年龄越大,其想要获得秦国实际控制权的欲望也就越强烈,再加上嬴政小时候,就已经颇具帝王之相,这使得其与控制自己、控制秦国军政的相父,吕不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其实吕不韦对秦国的功绩如何,嬴政必然是深有所知的,那么他又为何在最后流放吕不韦至蜀地的信件中,如此羞辱他呢?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王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在二人之间愈发突出,特别是在当时天下一统的大历史背景下,嬴政必然不允许比王权还要霸道的势力出现。
而嬴政所要打压的,必然也就是久居相权者,那便是吕不韦了,吕不韦也深知秦王针对的是自己,因此只要自己不在了,那么自己的家人以及曾经自己所收留的宾客们,自然也就没事了。
因此,吕不韦看透了时局,看透了嬴政的心思,自然也就选择了自尽,保他人周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