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帝十一年(公元一九九六年),吕后与萧何联手,将韩信处死。萧何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三,结果却是“胜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真的死在了萧何、吕后的手中?你还真是幼稚。在漫长的岁月中,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都是从一片片波涛中,不断地被推算出
汉高帝十一年(公元一九九六年),吕后与萧何联手,将韩信处死。
萧何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三,结果却是“胜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真的死在了萧何、吕后的手中?你还真是幼稚。
在漫长的岁月中,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都是从一片片波涛中,不断地被推算出来。
回想刘邦平国之时,韩信从一开始的被重视,到后来的戒备,再到后来的猜忌,再到后来的刺杀,刘邦杀死韩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吕后、萧何只是一个行刑者。
韩信在临终前,后悔没有听从奎彻的劝告,他英雄一生,最终还是被吕后陷害,他大吼一声:“我后悔没有用奎彻的阴谋,而是被我女儿骗了,这不是老天吗?”
蒯彻是何许人也,又是如何为韩信出谋划策的?为什么韩信不肯?为什么汉高帝会如此忌惮?
韩信志为“王”,刘邦志为“国”
刘邦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他不读书,也不会劳动,他很会武功,他很早就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人情世故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韩信虽然也是平民,但是他的兵法和天赋都是用来打仗的,他的兵法和手段,远远比不上刘邦。
韩信帮助刘邦打下了大半个汉朝,刘邦认可了他的无与伦比的实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会相信他。
这是韩信拜将后,和刘邦见面的日子。刘邦询问他有什么计划,韩信只说了一句:“有一座城,有一座城,你有什么意见?”
其实,根据韩信后来的遭遇,这番言论,就是他最后一次悲惨的死亡。王夫之曾经评价过:“为君之道,有其心,而无其言。”《读通鉴论·卷二》。
这就像是在商场上,有些人以为自己得到了上司的认可,就会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上司可以对你客客气气,对你客客气气,但对上司,你却是敬而远之。
韩信说的是事实,他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他的错误在于,他没有注意到说话人和听众之间的差距,虽然他的意思很明显,但他的听众,已经完全理解了他的意思。
刘邦的治吏之道在历代君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他对韩信的军略颇为信服,多次将他交给了他。
但是韩信获胜后,他怕韩信实力大增,会失去控制,所以连续两次将韩信的精锐部队都调了出来。
第一次,他打算对赵国发动攻击。
刘邦并没有隐瞒自己的军队,而是将一群魏兵编入了自己麾下的精英军队,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兵力去进攻赵国,而韩信则派出了一队实力低微的军队。
第二次,刘邦和夏侯婴趁着夜色混进了韩信的军帐,抢走了他的兵符,带走了他的最好的部下,表面上是去支持襄阳和成皋的防御,实际上却是在用同样的手段。
接着,他下令韩信去进攻齐国。
韩信的《汉中对策》若是一不小心暴露了他的阴谋诡计,那也就罢了。
但是,经过了这两次的“削兵”,韩信还不知道自己的老大对他的真正感情,那么韩信的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攻打齐国的时候,刘邦刚刚下令韩信带兵进攻,而刘邦却让他的幕僚郦食其出了一个好办法:
“齐国的田氏田氏和项羽、刘邦都没有争霸天下的心思,我若亲自出马,以三言两语,便可攻下齐人。”
刘邦身为一代君王,自然要顾全大局,若能不伤及他的部属,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郦食其就到了齐国。果然,郦食其以他的实力,加上韩信军队的强大,说服了田横和田广,将七十二个城市交给了刘邦,共同对抗楚国。
这个情报,迅速的传递到了韩信的大军之中。
韩信和郦食其打过交道,两人的交情很好,虽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但他的心里却有些难过。
他原本是打算进攻齐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现在却是派不上了。
就在此时,韩信的幕僚蒯彻抓住了机会,一鼓作气,一统天下。
蒯彻两次向韩信进言,都没有奏效
蒯彻(亦称蒯通)是楚汉两代一代杰出的论者,其作品有《蒯子》五部,为一部与苏秦、张仪并称的纵横家。
蒯彻精于形势,擅长于政治上的变化。
武臣进攻范阳期间,蒯彻去找武臣,说服了他们,得到了文官的许可,用侯印来表彰自己的功绩,没有杀死秦旧郡县官员,用怀柔之计,让秦城三十多个城市沦陷,蒯彻的威望也随之水涨船高。
蒯彻看着刘邦对韩信的态度,又劝了韩信一句:
一是刘邦抽空了他的精英,他辛辛苦苦召集了一批大军,万事俱备,随时可以发动战争,岂能就此罢手?
第二,郦食其虽是书呆子,但说到底,田氏对他的武力威慑,也是畏惧于他,若他不应战,这一切都是郦食其的功劳。
第三,大帅进攻赵国,我们拼死一战也不过夺了五十多个城市,郦食其一句话就打下了齐国七个城,这让你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第四,韩信得到了齐国臣服于刘邦的情报,而刘邦却没有“不打”的明示,这就造成了一个空子。
四个原因,让韩信有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他虽然明知道这样会对嫪毐不利,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想要立威,所以决定派兵讨伐齐国。
齐国一听,心道:“刘邦,你这是在戏弄我,我已经同意了,现在却把韩信送到了这里,这不是要置我于死地吗?”
齐王勃然大怒,郦食其的话已经无济于事,最终被齐王毫不留情地杀死。
在刘邦看来,韩信虽然打赢了这场战争,声名鹊起,但是他却失去了自己的军队,失去了郦食其这个难得的盟友,韩信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这让刘邦怎能不愤怒和怀疑。
韩信攻占了齐国,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项羽急急派遣武涉去说服韩信叛变。
当年韩信为项羽效力,却没有得到项羽的赏识,而刘邦却是反其道而行之。韩信见武谈,说:“微臣只是个大夫,汉王赐下大将军印玺,赏赐了我几万人,剥了我的衣服,吃了我的饭,我就能做到这一点。”《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对刘邦的救命之恩深表感激,他出卖刘邦投楚本就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怎能做得出来,所以对吴涉的话毫不动摇,拒绝了项羽的劝说。
武涉无可奈何,只能退了回去。
这时蒯彻到来,其主张并非要推翻汉人,倒向楚国,而是要三国割据,建立自己的君权。
蒯彻第一个站出来,指出从秦国倒台到楚汉之战,不管谁对谁错,那都是一场浩劫,给黎人带来巨大的灾难,而平民则是最痛苦的,这一点韩信很清楚,韩信也能理解。
第二,项羽是勇猛之辈,刘邦是睿智之士,两人征战数年,如今双方势均力敌,胜负各看韩信,韩信的胜算,八成会是谁的。这句话把韩信的影响力和影响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归附楚还是归汉,对韩信都是不利的,所以蒯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三分天下,自立为王。
蒯彻对于整个世界的局势,可谓是一针见血。
韩信也同意他的判断,但是要让他自己当皇帝,韩信却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感激汉王不愿背叛,被世人所诟病;其次,最重要的是,韩信从来都是“市井之志”,从来没有想过要一统天下。
这就像是刘邦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无意中见到了秦始皇,他说了一声:“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但蒯彻的下一句话,无疑是在挑拨韩信对自己的好感。
韩信认识到自己如今对楚汉两国关系的影响和影响力,沉迷于自己非凡的战果和战功,心底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可以借此登上皇座,而非君临。
数日后,见韩信仍在犹豫,蒯彻又煽风点火,告诫韩信,机会难得,要立下大功,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犹豫。
可是,蒯彻用尽了一切办法,也没有任何效果,他对韩信已经死心了。
蒯彻很清楚,他这是在煽动造反,如果让刘邦知道了,那就是死路一条。于是蒯彻就这样背弃了韩信,假装自己是个傻子,躲了起来。
韩信邀请“假王”上钩
韩信虽然没有被他迷住,但他的雄心壮志,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韩信仗着自己的战事,居然派人去找汉王,要给他一个“假王”的头衔。这就是他自寻死路的原因。
虽然被称为“假王”,但是韩信的心思,无论是刘邦还是张良、陈平,都已经暴露了出来。
张良、陈平都是聪明人,立即给刘邦打了个眼色。
刘邦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愤怒,被张陈两人一句话吓了一跳,连忙将韩信的使者训斥道:“男子汉大丈夫,就是君王,何必如此!”
不仅如此,刘邦还特意让张良去安慰韩信,并且口头册封了韩信王,这样的册封,已经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了,他想要说服韩信,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领地交给韩信。
韩信在政治上的确是个孩子。
刘邦之所以没有将领地划分到韩信的领地上,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目的。只是韩信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反倒是韩信,因为这件事,他对战争的态度很是不满,拒绝了大军的进攻。直到他确定了自己的封地,这一次,他决定派人去见彭越。
这种行为,对于刘邦来说,绝对是一种威胁,他没有反抗,但是在刘邦看来,却和谋反没有什么区别。
项羽灭亡,汉王登基为帝。
刘邦对政事和人情世故了如指掌,他深知当前局势虽然已成定局,但仍然面临许多可能的危险,所以首先要把军力交给韩信。
刘邦以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楚八九十座城池,楚地并没有皇帝,韩信为了楚人的利益,把齐王改成了楚王。
韩信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国王,刘邦说的也是合情合理的,韩信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他带着他回到了下邳,接替了他的位置。
刘邦已经动了杀机,他虽然夺取了韩信的军力,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放下心来。后来,汉王决定将韩信抓起来。
项羽麾下的两位将军,一个是钟离眛,一个是季布。
项羽战败,他们二人流落到了平民之中。钟离眛和韩信是老朋友,所以才会暗中为韩信效力。
韩信知道汉王要抓钟离蕤,就把他的尸体放在了自己的住处。
而且,刘邦接到了一份密报,得知钟离蕤是韩信的人,于是派出使者去要人,韩信却矢口否认,拒绝了。
这是国王最忌讳的行为。
钟离蕤自杀,韩信将他的首级献给了汉王,但是刘邦已经相信了韩信有异心,于是利用陈平的建议,将韩信掳走。
刘邦恨现在就把韩信干掉,但是韩信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现在就把他干掉,不但会被天下人唾弃,还会让那些为自己效力的将领伤心。现在大韩已成,只怕对大势不利。
所以刘邦把楚国一分为二,把韩信贬到了淮阴。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也就是和周勃、灌婴、樊哙等人平起平坐,如此对待韩信,实在是一种奇耻大辱,他甚至还在感叹:“生必与哙为伴!”
心情烦躁,他整天都在长吁短叹。
孤注一掷 寄望一代人
刘仲临阵脱困,刘邦勃然大怒,派他的亲信陈豨为宰相,代替他的儿子如意。
陈豨当年跟随刘邦而来,跟随韩信的五百多人,韩信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只可惜,陈豨一介武夫,智计百出,韩信愚蠢地将自己的性命都压在了他的头上,实在令人惋惜。
陈豨离开之前,向韩信告辞,韩信趁机为陈豨出谋划策,怂恿他在全国各地的精锐将领齐聚之地,与他联手,将大秦的产业据为己有。
寄一代人陈豨知道韩信的用兵之道,他相信他的计划。
陈豨与韩王信、王黄起等人勾结,在汉高帝十年发动叛乱。刘邦见自己的心腹背叛,勃然大怒,率军出征,将朝中之事交给了吕后与萧何。
听到陈豨叛变,韩信立刻出手。
他和自己的心腹一起,策划了对吕后和皇储的阴谋,同时也在用自己的兵法,为陈豨修了一份报告,让他和刘邦开战,并且派了一名特务前来传话。
不过,韩信的一位随从却出了岔子,他本来是想为使者准备一场盛大的宴会,但他却是喝醉了,深夜归来。
韩信许久没见到他,便质问他到哪里去了,仆人说:“我没有叛变,何必做这种事。”《汉高祖·刘邦》,秦始皇
属下清醒过来,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韩信绝对不会让他活着。
想来想去,只有先杀了韩信,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那人急匆匆地向宰相萧何汇报了韩信和陈豨的阴谋。
所以吕后和萧何密谋,把韩信引入朝,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韩信擒住,并以叛国的罪名处死。
一位绝世天才,韩信,就这样陨落了。
刘邦实惧 乃为蒯彻
韩信最后一次大吼:“我后悔没有用奎彻计谋,而是被我的女儿骗了,这不是老天爷吗?”
刘邦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刘邦并不知道蒯彻对韩信的计划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很害怕,如果韩信真的听了蒯彻的话,那刘邦岂不是成了整个世界?
更可怕的是,蒯彻已经有了叛逆的心思,流放在百姓之中,日后必定是个大麻烦。
刘邦立刻命人将蒯彻抓了起来,然后在那里放了一口大油锅,要将他活活烧死。
但他没有料到,蒯彻竟然在一口油锅面前,凭着他的勇气和冷静的辩才,让汉高帝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被判了死刑。
蒯彻一句话,就能顶得住一支军队。
韩信造反一说,历来众说纷纭。
但是韩信之所以被处死,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想要造反,而是因为他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每一次都会激起汉王的猜忌和杀意,他的无双兵法更像一柄悬在汉王头顶的一柄利刃,让刘邦寝食难安。
说到底,韩信是个贪图权位的人,他没有张良那么聪明,他的自负也没有萧何那么高傲,他对权术一窍不通,却没有听从奎彻的计划,实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