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又称作什么(琵琶一词来源于什么)

枇杷还有“四季果”的名称,这源于它冬季开花,春季结果,初夏成熟的特点,人们认为它吸收了四季的精华“秋荫、冬雪、春风、夏日”,现在四季水果不断,但是在我国古代,水果种类贫乏,枇杷早于桃李上市,是人们当年

枇杷还有“四季果”的名称,这源于它冬季开花,春季结果,初夏成熟的特点,人们认为它吸收了四季的精华“秋荫、冬雪、春风、夏日”,现在四季水果不断,但是在我国古代,水果种类贫乏,枇杷早于桃李上市,是人们当年能吃到的第一种水果,也有“初夏第一果”的美誉。

枇杷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水果,它的家乡在我国东南部,因为叶子和我国大名鼎鼎的乐器琵琶非常酷似,故而借谐音得名“枇杷”。

枇杷还有“四季果”的名称,这源于它冬季开花,春季结果,初夏成熟的特点,人们认为它吸收了四季的精华“秋荫、冬雪、春风、夏日”,现在四季水果不断,但是在我国古代,水果种类贫乏,枇杷早于桃李上市,是人们当年能吃到的第一种水果,也有“初夏第一果”的美誉。

琵琶又称作什么(琵琶一词来源于什么)

悠久的种植历史

枇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就算不是水果界的老大哥,也是资深元老级别了。东汉时期的《周礼地官》曾记载了当时枇杷的种植盛况:“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珍异葡萄枇杷之属。”东汉距今已经1800多年,由此可见枇杷在我国的种植应该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小编掐指一算,可以与枇杷比肩的,大概只有红枣、柿子等水果了。

据资料考证,枇杷最初的产地是四川的夹江。唐代,枇杷作为贡品专门进贡给皇宫贵族享用。枇杷的知名度也得以迅速提升,种植范围扩展到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大诗人白居易的“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反映出唐代人们栽培枇杷的盛况。后来日本、法国、印度、英国、智利、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都从中国引进了枇杷树,在当地种植栽培,我们的枇杷也先中国足球一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枇杷中以浙江塘栖的枇杷最为出名,现在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光绪《塘栖志》中描绘了枇杷丰收的盛况:“四五月时,金弹累累,各村皆是,筠筐千百,远贩苏沪,岭南荔枝无以过之。”民国《杭县志稿》记述非常详细:“塘栖为杭州之首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凡镇周围三十里内皆为枇杷产地。有塘栖专产而他处不及者记之,以见生植之美”。

枇杷被赋予了吉祥、富裕、高贵、恒久的寓意,自唐宋以来就是送礼的好物,四五月份,对方家中有长者或领导的时候,南方的人们会送枇杷表达自己的心意。

琵琶又称作什么(琵琶一词来源于什么)

枇杷与琵琶的故事

众所周知,中国有一种著名乐器叫做“琵琶”,“枇杷”和“琵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食物,一个是乐器,但其实,它们俩还真有点关系。

故事从何说起呢?那要追溯到秦始皇时代啦。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征集民工修建万里长城。当时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所以在休息的时候,人们无聊之余开始琢磨如何自娱自乐。

有一个小兵脑子灵活,把当时一种叫做“鼗”的东西稍加改造,“鼗”类似今天的拨浪鼓,小兵去掉了上面的两根绳子,换成了几根“肠弦”,可以来回拨弄,尽管旋律简单,但有总比没有强,能略微化解心中的苦闷。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计划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西域乌孙国,用政治联姻的方式共同抵御匈奴。刘细君知道此行路途长远,她觉得路上有个乐器能增加一些乐趣。于是她把先前的“鼗”与琴瑟等乐器结合,制成了新型乐器“批把”——当时人们把向前弹叫做“批”,向后拨叫做“把”。“批把”是木头制成的,和枇杷叶子的形状相符,很快就改名为“枇杷”。

但是因为名字重复,很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所以,为了区分出“琵琶”与“枇杷”,不让人们产生误会,晋代以后,人们创造了“琵、琶”二字。

如果你细心观察,“琵琶”下面的“比”和“把”就是来源于“批、把”。不过现在我们看到的琵琶,可非汉代的本土“琵琶”,而是来源于西域的乐器,本土琵琶现在是一种叫做“阮”的乐器。我们的枇杷呢,自己的名字始终屹立不倒哦。

琵琶又称作什么(琵琶一词来源于什么)

文人画家笔下的枇杷

枇杷不仅美味可口,还自带高颜值,博得了历代诗人、画家的一致青睐。北宋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千古名句,但这首诗的前半段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就是枇杷,它的口感同样颇得苏轼的青睐,只不过被荔枝的风头给压住了。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周必大作诗《枇杷》:“琉璃叶底黄金簇,纤手拈来嗅清馥。可宜风味少人知,把尽春风夏作熟。”清代沈朝初《忆江南》中也提到了枇杷:“苏州好,沙上枇杷黄。笼罩青丝堆蜜蜡,皮含紫核结丁香。甘液胜琼浆。”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文中有一句让人瞬间落泪的句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亭亭如盖矣。”通过描写枇杷树,抒发内心的感性,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平淡朴实的话语下,潜藏着作者对妻子如此深沉的思恋。

枇杷也是画家的钟爱之物,清代著名画家虚谷曾创作一幅大名鼎鼎的《枇杷图》,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枇杷图》构图精巧,画家把枇杷枝干挺直,层次分明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表现枇杷长势旺盛,果实饱满上,画家运用逆笔、枯笔等手法,大篇幅使用明快的色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感觉。

琵琶又称作什么(琵琶一词来源于什么)

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中的代表吴昌硕,曾在自己创作的《枇杷图》上题诗一首:“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乌疑金弹不敢啄,忍饿空向林间飞。”描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画面,未成熟的枇杷味酸,鸟儿看了很久也不敢下嘴,最后还是挨饿飞走了。

小结

如果在四五月份漫步南方的郊区,幸运的话能看到枇杷硕果压枝的美妙情景,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果实簇拥在树梢,微风吹动,金黄的果实随风摇曳,似乎在提醒着大家:“我成熟啦,可以采摘啦!”摘下一颗,拨开金黄色的外皮,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一口咬下去,舌尖满溢酸甜相间的滋味,顿时消除了几分初夏的燥热。

琵琶又称作什么(琵琶一词来源于什么)

当然,如果你错过了食用鲜枇杷的季节,也不用遗憾,枇杷现在被制成了枇杷花茶、枇杷膏、枇杷果干、枇杷果酱等产品,让你随时随地与枇杷来个亲密接触。吃不完的鲜枇杷,不妨用蜂蜜泡起来,放到冰箱保存,几天后就变成可口的蜜渍枇杷,闲暇之余嚼一嚼,心情随时飞扬起来。

另外枇杷制成的枇杷酒酒香醉人,细腻爽口,还有抗衰老、软化血管、保护视力的功能,特别适合夏季饮用。炎炎夏季,好友相聚,不妨用枇杷酒替代,来一场“诗酒趁年华”吧。

【参考资料】

《五月天,枇杷甜。》 2018年05月25日

《美术研究|吴昌硕《枇杷图》有: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2020年05月20日

《琵琶不是枇杷,为何却曾被称为枇杷?》2020年05月24日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涉及资源下载的,本站旨在共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您想商用请获取官网版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投稿

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

2022-9-4 11:21:36

投稿

茅于拭去哪里了(茅于拭百度百科)

2022-9-4 11:21:44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