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意、日为代表的轴心国,与中、美、英、苏为代表反法西斯联盟,爆发了众多经典战役,而也正是在这些经典之战中,许多将领一战封神,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他们的故事。虽然战争的硝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意、日为代表的轴心国,与中、美、英、苏为代表反法西斯联盟,爆发了众多经典战役,而也正是在这些经典之战中,许多将领一战封神,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他们的故事。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了几十年之久,可那些封神的将领依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意、日为代表的轴心国,与中、美、英、苏为代表反法西斯联盟,爆发了众多经典战役,而也正是在这些经典之战中,许多将领一战封神,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他们的故事。

  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了几十年之久,可那些封神的将领依旧名声赫赫。

  屡挫德军的朱可夫,如今依旧是人们心中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之一;隆美尔“沙漠之狐”的凶名直到现在也依旧能回响在所有军迷的耳边。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朱可夫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德军将领基本上都以擅长进攻而著称,但是在“战争狂人”希特勒的心里,却对一位性格执拗地守将有着格外的偏爱。

  而这个人就是有着“防御之狮”称号的陆军元帅,同时也是苏联人民眼中十恶不赦的战争罪犯——沃尔特·莫德尔。

  莫德尔“防御之狮”的美名到底因何而来?

  曾经风光无限的陆军元帅,为何会以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呢?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沃尔特·莫德尔

  在“绞肉机”中成名的德军元帅

  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已被冰雪覆盖的大地,支离破碎的木屋里隐约能听到人们那略带颤抖的呼吸。

  寒冷的天气仿佛要将人间的一切冻成冰柱,可还未凝固的鲜血,以及空气中弥漫着的硝烟则在告诉人们,寒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敌人的枪口正瞄准着自己的心脏!

  现在是1943年的年初,而这里则是勒热夫,一座尸横遍野的修罗场、一台满是血肉的“绞肉机”!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勒热夫

  勒热夫,一座有着900多年历史的苏联古城,这里曾是5万多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这里也曾是全苏联亚麻产量最高的城市,可如今,这里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人间炼狱,成为了尸横遍野、满是焦土的战场。

  而勒热夫之所以会演变成如此景象,主要还是因为三个字——“太近了”。

  没错,勒热夫实在是“太近了”,它里苏联的“心脏”莫斯科仅有200多公里的距离。

  对于希特勒来说,勒热夫就是“触角伸向莫斯科的飞地”,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对于斯大林来说,此时的勒热夫就是“正在瞄准自己心脏的枪口”,必须要重新夺回。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斯大林

  就这样,在1942年的年初,希特勒与斯大林的一场“豪赌”就此上演,而他们的“赌桌”就是这个被森林与沼泽所环绕的苏联古城——勒热夫。

  1月8日,苏军率先发动了攻势!

  随着红色信号弹划过夜空,各种型号的大炮以及威力惊人的“喀秋莎”呼啸了起来,震耳欲聋空的响声将其他所有声音所掩盖,密集而又猛烈炮火正将德军的防御工事变为废墟。

  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科涅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迅速向德军防线发起冲锋,很快苏军第39集团军就在德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条口子。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勒热夫

  1月12日,苏军第29集团军、第11骑兵军像洪水一般,从突破口涌入勒热夫。

  此时,负责防守勒热夫防线的德第9集团军已经兵败如山、军心涣散。

  战事上的不利,也让第9集团军的司令长官阿道夫·斯特劳夫大将心力交瘁,不久便引咎辞职了。也就是在这时,仅仅在第41摩托化军军长位置上坐了3个月的沃尔特·莫德尔,被希特勒破格提拔,成为了第九集团军的新任长官。

  成为晋升速度最快的军长并没有让莫德尔感到高兴,相反,当前第9集团军所面临的局势让他眉头紧锁、焦急万分。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沃尔特·莫德尔

  依靠他的判断,第9集团军当前正被苏军的10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所围困,离他们最近的苏军,甚至都攻到了距离指挥所仅几英里的地方。

  毫不客气地说,也许下一秒,莫德尔就会和他的参谋长一起,被苏军的炮弹炸死在自己的指挥室里。

  此前,第九集团军经过了一系列的苦战,兵员以及装备都有着不小的损耗,加之苏联冬季那令人恐怖的低温,直接导致许多没有防冻措施的重型装备丧失了作战能力。

  此时莫德尔的手中,仅有6万残兵败将,以及4辆自行火炮,外加一辆还能发动的坦克。而他所面对的,是满心仇恨并且拥有良好御寒装备的数十万苏军。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沃尔特·莫德尔

  在当时的战局之下,许多军官都建议莫德尔率军沿着铁路方向撤退,可固执的莫德尔非但没有同意部下的建议,反而声称,要主动出击,全歼苏军!

  面对莫德尔的“口出狂言”,几乎所有军官都感到难以置信,又一位中校曾不解地问道:“那么……将军阁下,您带了多少人完成您的计划?”

  只见莫德尔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一个!就我一个!”

  作为一名在军中威望甚高的德军将领,此时的莫德尔自然不是“老糊涂”了,他之所以能“口出狂言”也是因为他那敏锐的洞察力。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依据他的判断,苏联军队虽然来势凶猛,但是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弹药补给方面的不足、以及装甲部队不足。

  所以,只要德军能够顶堵住苏军前期的猛烈攻势,待到自己的装甲增援及时赶到,完全有可能全歼苏军。

  为了完成坚守勒热夫的人任务物,莫德尔甚至不惜与元首希特勒大吵一架,以此换来了第46摩托化军的指挥权。这支军队名为“摩托化军”,实则为一支装甲军,战力强悍,有了这支王牌,莫德尔就有了打赢战斗的信心。

  战争的进程基本符合莫德尔的预估,在没有良好补给的情况之下,苏军那高强度的攻势不可能持久。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希特勒

  1942年,1月21日,在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下,德军奥列尼诺发起了反攻。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苏军自然是抵挡不住德军的反扑,很快地便溃败了。

  此后,以进攻著称的朱可夫,在勒热夫地区向德军发动了数次进攻,却都被莫德尔所化解,朱可夫与莫德尔也可谓是棋逢对手,打得有来有回。莫德尔也因此被冠以了“防守之狮”的美誉。

  据统计,从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苏军在勒热夫战役中伤亡人数达到了150余万!德军也同时付出了伤亡30余万兵力的代价。

  所以勒热夫战役也被许多人称之为“勒热夫绞肉机”。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勒热夫战役

  穷途末路,饮弹自尽

  1944年8月,希特勒一纸调令将莫德尔从东线调到了西线,担任西线总司令来指挥部队抵御盟军的进攻。同年10月,希特勒敲定了实施“阿登攻势”的决策。

  “阿登攻势”是希特勒不顾德军现有情况,盲目决策出来的,自认为可以扭转德军战局,进而逼迫盟军停战谈判的军事行动。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德军集中兵力以优势火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进而占领安特卫普,起到将盟军一分为二的目的,逼迫盟军走向谈判桌。

  可是,希特勒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此次行动失败,德军就将永无翻身之日。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希特勒

  虽然明知道元首的“阿登攻势”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但是以莫德尔为代表的纳粹将领,仍然认真地去完成了希特勒的指令。

  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阵地上炮火轰鸣,数万德军士兵从阿登森林中呼啸着冲了出来,阿登战役正式打响!

  阿登战役或许从开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其失败的结局,战争的走向并没有向希特勒预期的那样顺利。德军的空降部队开始被逐个歼灭,寒冷的天气竟然开始成为阻碍德军行军的最大障碍。

  寒冷与饥饿让一些士兵们开始丧失理智,他们冲进平民的家中抢夺取暖的物资与食物,军队的军纪开始被公然践踏、部队的凝聚力开始渐渐瓦解,试问这样的军队又能产生出多大的战斗力呢?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阿登战役

  12月18日,莫德尔的部队到达了集合地点,但此时的他们也耗尽了最后一滴燃料。

  于是,莫德尔立刻给指挥部打去了电话,请求军需部媒体为他的部队提供足够的燃料到前线,可惜得到的回复确实“每天最多能得到4列军需求的燃料”。

  12月19日,莫德尔下令对巴斯托涅发起进攻,这是莫德尔与美军将领巴顿的第一次交锋,但显然盟军占据了上风,很快莫德尔麾下的军队就陷入了被盟军包围的险境,无奈之下,莫德尔只好“丢盔弃甲”狼狈地向“齐格菲防线”撤退。

  1945年1月28日,德军各集团军退回到了他们出发时的阵地,此时的德军显得无比的狼狈,大量的重型装备在撤退途中被丢弃,大量的士兵丧生,此时的德国本土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希特勒的军队显然已经没了重整旗鼓的可能。

“防御大师”莫德尔为何选择自我了断?苟且偷生,不是投降的理由

  莫德尔

  胜利的希望此时已经破灭,军队的士气也已经跌到谷底。在撤退途中,看到垂头丧气的士兵,莫德尔也陷入了沉默……。

  1945年4月,莫德尔的部队已经被美军死死地包围在了鲁尔区内,弹尽粮绝的境地让莫德尔也丧失了抵抗意志,他下令部队就此原地解散,并且告知三位下属,自己要选择自尽的方式了结生命。

  可能是因为对于德军统帅部的彻底失望,也可能是知道自己曾在勒热夫地区,对苏联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亦或许是对于军人战斗至死的执念。

  在1945年4月21日这天,沃尔特·莫德尔这个曾经被士兵们视为军神的人物,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手枪的扳机,用曾经在战场上杀敌的武器了解了自己传奇而又充满罪恶的人生。

  或许,只有饮弹自尽这种方式,才是莫德尔最体面的结局吧。

  参考文献

  《前线猪——纳粹名将莫德尔的崛起》——彭志文

  《寒冬里的豪赌——莫德尔在阿登战役》——彭志文

  《二战经典战术——防御作战》——《世界战史》CCTV-7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涉及资源下载的,本站旨在共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您想商用请获取官网版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投稿

耳顺之年指的是人生的年龄段为(耳顺之年是什么意思指的是什么年龄阶段)

2022-9-11 23:39:52

投稿

外星人为什么不和中国合作(中国和外星人合作八年)

2022-9-11 23:39:55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