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陆地上,深海对于人类来说未知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不经意间打捞上来的未知生物,都是轰动世界的大新闻,而日本1977年打捞上来的奇怪尸体,直接“引爆”了整个学术圈,因为这个尸体外形太像蛇颈龙了。
1977年4月25日,隶属于日本大洋渔业公司的“瑞洋丸号”远洋捕鱼船,此时正在新西兰以东的太平洋上积极地打捞深海鱼,“瑞洋丸号”此行的目的只有这个季节最肥美的鲭鱼,然而渔网从300米下的深海中拖上来时,原本一切的平静都被打破了。
看到拖绳被电机拉的紧绷绷的,船员们都相信这一网一定是收获满满的,可是在渔网露出水面的时候,想象中的鲭鱼没有看到几条,整个渔网被一个巨大的翻着腐烂白肉的骨架撑的满满当当。
当甲板上的巨大尸体被提升起来的时候,这具尸体的全貌才展现在船员面前:尸体全长大概有10米,极小的头颅却有长长的脖子,还有四条很长的鳍状肢体,尸体的皮肤早已腐烂不堪,此时不断有恶臭的腐烂肉脂滴到甲板上。
船上的助理生产经理第一想到的这是一条死去已久的鲸鱼,于是上报船长捕捞上来了一具鲸鱼尸体,对于船长来说,是什么并不重要,不是鲭鱼才是重点,没有任何价值的尸体,还散发着恶臭,船长下令赶紧把尸体扔下海。
不过毕业于山口海洋高中的助理生产经理,越看这具尸体越奇怪,什么鲸鱼长成这个样子?上过学的他展现了不一样的眼光,他认为这是一具未知生物的尸体,或许有超乎想象的科学价值。
他开始围着尸体打量,粗略的测绘,用相机拍下照片,又从尸体的鳍上剔下42条角质纤维,其他船员也开始打量起来这个“怪物”,突然又船员惊叹:这个尼斯湖水怪很像啊,小脑袋,长脖子,海里还没见过相似的鱼呢!
议论并没有持续多久,船长受不了船员们围着尸体打转得“蠢样”,下令立刻把尸体扔下海,抓紧时间捕鱼,这具巨大的短短的出现在水面之后,又被扔进了大海,只是留下的影像资料,并未代表着它的影响的终结。
这个巨物到底是什么物种呢?
助理生产经理矢野道彦返回日本横滨港之后,带着照片和标本,直接去了日本大洋渔业公司的总部。高层对于这个“怪物”也是非常感兴趣,其中不乏在海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水手,但是没有人认得出这是什么物种。
于是感兴趣的高层请来了一批当地的学者一起研究,公司只在乎发现的“怪物”能带来什么意外的经济效益,而学者们就不同了,发现新物种带来的刺激和激动,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在场的学者罗列的已知的各种生物:有人说这是鲸鱼,但鲸鱼那有这么长的颈骨;有人说是脱掉壳的海龟,但10米长的海龟怎么可能;有人说是鲨鱼,但鲨鱼的脂肪怎么会大量遍布全身……
直到有人提出:会不会是蛇颈龙?
在座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因为蛇颈龙的体长就在10米左右,小小的头,长长的脖子,巨大的四条鳍状肢体,学者们的心像是重鼓被狠狠的击打了一下一样,这个小型研讨会可能意味着发现了地球上最后的蛇颈龙!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时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的江河湖海中,白垩纪末期灭绝。
蛇颈龙的外形像极了一条蛇穿过乌龟的壳,许多种类的蛇颈龙体长均在10米以上,甚至有达到18米的长度,长颈蛇颈龙拥有较长而灵活的脖子,同时还有短颈型蛇颈龙,这些曾经的霸主早在7000万年之前就已经灭绝了。
不过深海有个好处是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活在这里的动物有小概率躲避地表各种灾难,比如3.5亿年前总鳍鱼类的唯一代表动物矛尾鱼,曾被认为早在6000万年之前就灭绝了,如今却依然生活在未知的深海中,还有诸如海鳗、剑吻鲨、银鲛等史前老古董依然可见,那么蛇颈龙也不是没有可能存活至今的,只是当前科技对于深海的认知太片面了。
不久,“瑞洋丸号”发现蛇颈龙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奥韦恩·惠勒看到照片后却一脸镇静,因为他认为这仅仅是一条鲨鱼的腐尸,鲨鱼是软骨鱼类,死亡后下颌和鳃部会自行脱落,造成了长颈和小头的假象,而且头身尾的比例也符合,一时间鲨鱼论似乎坐实了,这个巨大的尸骨更倾向于姥鲨。
但是很快姥鲨又开始被推翻了,主要原因在于:
- 鲨鱼的肉是白色的,姥鲨的肉是粉红色的,而“怪物”整体是赤红色,而且“怪物”取样的标本并不能断定尸体一定是鲨鱼。
- 鲨鱼论在打捞的船员们之间早就被否定了,因为鲨鱼没有专门的排尿器官,体内积蓄的尿是利用海水的浸透压力排出体外的,鲨鱼肉中充满了尿臭味,而“怪物”身上除了腐臭味之外完全没有尿臭味
- 鲨鱼的脂肪主要储存在肝脏中,并不像“怪物”这样包裹在全身的肌肉上。
- 鲨鱼既然是软骨鱼,全身腐烂的情况下软骨也在腐烂,2吨自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被起重机以这样的方式吊起来,这是否定鲨鱼论最有利的证据。
时至今日,1977年日本海怪事件到底是蛇颈龙还是姥鲨,依然是各持己见,未知的深海到底还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惊喜,科技的进步终归会给我们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