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这个成语最初的含义,有点像“滥竽充数”的意思。它的形成,与西晋洛阳城内的皇位争夺的“八王之乱”有关。现代成语对狗尾续貂的解释是: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比较起来,二者的意思有一些差异。西晋在建国初期,晋武帝认为曹魏的灭亡,在于没有分封同姓的宗室为王,导致皇权一旦失落,国家即灭亡。因此,他恢复了汉代刘邦的分封制。公元256年,他将同宗子弟27人封王,以郡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这些被封的诸王,可以任命自己的官员,收取租税。尤其失策的是,司马炎于公元277年(泰始元年)颁布了王国置军的制度,规定这些诸侯国可以拥有军队。王国分大中小三等。最大的封国的封邑2万户,可以拥有一支5000人的军队。晋武帝的本意是,在朝出现状况,皇位危机的时候,这些兵可以出兵勤王,保证司马氏家族稳坐江山。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这些“王子”、“王孙”,使得西晋在极短时间内走上了灭亡的道路。他死后,面对朝内外戚专权,一片混乱的形势,各诸侯纷纷扩军,进攻其他的诸侯国,很快形成了“大吃小”的局面。而在争斗中获胜的人,又野心勃勃,觊觎王位。因此,才有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下面就来说一说与“狗尾续貂”有关的赵王司马伦的情况。
赵王司马伦字子彝,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算是晚生的儿子,他的年龄,应该与他的侄子、晋武帝司马炎相仿。曹魏时期,由于司马懿大权在握,司马伦被封为东安子,做了谏议大夫的官职。但司马伦这个人,不仅才能平庸,见识也很浅薄。武帝即位后,因为他是“皇叔”,封他为琅琊郡王。但这位“皇叔”竟然让人盗窃“工所”(专门制作宫中用品)的御裘,事情败露后,按照法律要被处斩“弃市”。司马炎念他是皇族,专门下诏赦免了他。分封的时候,任东中郎将、宣威将军。咸宁年间,司马炎封他为赵王,升为平北将军。元康初年(公元291年),晋惠帝任命这位“皇爷”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守关中。也就在这一年“八王之乱”爆发。但司马伦镇守边镇,无论在执政还是用兵都不行,激起了氐族羌族反抗,于是又被征召回京师。司马伦回洛阳的时间,应该是在贾后与楚王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太傅杨骏之后。当年六月,贾后又指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亮,然后反诬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他处死。至此,贾后终于实现了执政的愿望。这个妖后在元康九年(公元300年)废掉太子司马遹,次年又杀了他。愍怀太子被害后,朝廷对贾后的专制愤愤不平。在这个时候,掌握禁军的司马伦利用这种情绪,在自己的下属孙秀的策划下,突然发难,矫诏进宫,废贾后为庶人。一场血腥的政变就此拉开序幕,屠杀开始了。当时死在司马伦刀下的人,除了少数贾后一党的人外,更多的是朝内忠于职守的大臣。如张华、裴頠、解结、杜斌等。更为恐怖的是,掌握了政权的司马伦根本不是治国的料,他把大权交给了自己宠信的孙秀,而孙秀本身仅仅是一个诸侯国的小吏,除了狡黠有点小聪明之外,荒淫贪婪,一无是处。《晋书》云:“伦实庸琐,见欺孙秀”。在执掌国家大权后,便肆意妄为。他竟然因为和一些人有私怨、甚至是不喜欢一些人而杀人。当时的“金谷二十四友”石崇、潘岳,以及大臣李迈、游颢都被他罗织罪名杀掉了。不仅如此,司马伦还一意孤行,废掉了晋惠帝。荒唐透顶的是,司马伦竟然尊这位孙子辈的晋惠帝司马衷为“太上皇”。如此的“乱伦”真是让大臣们哭笑不得。这样的执政者当然不能长久,所以两人很快为“三王”, 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所灭、据《晋书·赵王伦传》记载:司马伦在夺取政权后,先给自己封了大官。自我任命自己为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并给自己的四个儿子封王;给孙秀等人以诸侯的待遇。连孙秀矮小丑陋的儿子孙会,也当了驸马。据说这个孙会,原本是跟人在洛阳城西的马市上贩马的马贩子,长得极为猥琐,像个下等的奴仆。洛阳的老百姓忽然听说他娶了公主,都惊骇不已,觉得不可思议。
司马伦称帝后,大赦天下,选定的年号为建始。这完全是一场沐猴而冠的闹剧。由于杀人太多,朝廷官吏极为缺乏,他就干脆不再考试。把太学里的年纪在十六岁到二十岁的太学生,都任命为官吏。凡是参与他篡位的都封官加爵。连奴仆、走卒也不例外。据说他一共册封了数千人。连当时被册封的人都说:国库的储备还不够他给别人的赏赐,冶炼金银工匠都来不及为新封官的人铸造官印。
按照晋代的官制,朝廷大臣的官帽上,有蝉形图案的金铛为装饰,并插上貂尾,俗称为“貂蝉冠”。因为貂尾珍贵稀少,只能供大官使用。司马伦滥封官的结果是,洛阳城里的貂尾没有了,只好用狗尾巴冒充。当时的民谣称:“貂不足,狗尾续。”每次上朝,看上去貂蝉锦帽,济济一堂,实际却是奸佞之徒满座,却找不到一个治国之才。司马伦的这种乱国之才,确实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