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的一个傍晚,毛主席的一位故友,来到了双清别墅,两位多年不见的好友,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彻夜长谈,他们一同回忆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同叙昔日友情时,毛主席特别提到了这位故友的夫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2月的一个傍晚,毛主席的一位故友,来到了双清别墅,两位多年不见的好友,终于可以坐在一起彻夜长谈,他们一同回忆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同叙昔日友情时,毛主席特别提到了这位故友的夫人,并再三嘱咐老友,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尽快将她接到北平来。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这位老友是谁?他们夫妇又和毛主席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友谊?

那就要从1921年的夏天开始说起。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有如漫长黑夜中的一颗火种,即将点亮世界上最壮丽的火焰,燃烧一切腐朽、落后屈辱和奴役,让我们的国家踏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光明灿烂的道路。

毛主席的老友,就是同为中共一大的代表李达,而毛主席提到的那位夫人,就是李达的夫人,被誉为中共一大“温柔卫士”的王会悟。毛主席当年曾评价王会悟“你是很有魄力的一个人,是真正的人!”为什么毛主席会对王会悟有如此崇高的评价,而王会悟又如何被称为“温柔卫士”,今天就让笔者为大家带来她的故事。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出身书香世家,幼年丧父

1898年7月的一天,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乌镇观后街14号的一户王姓人家诞生了一名女婴,她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里,其祖上世代在乌镇以教书为业。

父亲是晚清时期的秀才,叫王彦臣,而母亲是一名远近闻名的绣娘,这个女婴的诞生已经是王彦臣的第五个女儿,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里,生女儿往往是一件不值得高兴的事情,王会悟的出生,没有让开明的王彦臣感到失望,反而是充满喜悦的为这个新生命取了一个叫做“会悟”的名字。

而王彦臣作为当地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王会悟六岁的时候便带她进入到自己开设的私塾里和男学生一起念书,学习新文化、新思想。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而在和她一起学习的同学中,有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学生,叫沈雁冰,后来这名叫做沈雁冰的男学生,起了一个笔名叫做茅盾。

她和茅盾因为父辈交好的缘故,平时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和交流,多年之后,茅盾和弟弟先后外出求学,先后走上革命的道路,他们的思想和经历也激烈着年轻的王会悟,并且成为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者之一。

然而1904年的秋天,8岁的王会悟遭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击。

那年,乌镇第一家采用西式教育的小学—立志小学开始招生了,王会悟看着儿时的玩伴一个个地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进入了学校读书,而自己因为是女孩的缘故,被无情的拒之门外。

王会悟第一次感到了作为女孩儿的委屈,从那个时候开始,一颗渴望男女平等的种子埋在了她稚嫩的心里。

又过了6年,统治中国276年的大清王朝伴随着武昌的三声枪响下终于轰然倒塌了,但是在只有13岁的王会悟心中,轰然倒塌的不是那个腐朽的封建王朝,而是父亲的离世让她感到无比的无助,她也面临着人生中第一个选择。

失去了顶梁柱的王家,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王会悟十六岁的哥哥王会先,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北京的财经学校辍学,外出谋生,肩负起养活一大家子的重任。

王会悟十岁的大妹妹王会林,被母亲含着眼泪送到别人家里做童养媳,八岁的小妹王会真被送到了舅父家寄养,十三岁的王会悟看到家里的场景,感觉到自己的童年结束了,自己也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要么像姐姐一样成为别人的新娘,要么想办法自谋出路。

在濛濛细雨中,王会悟来到了无数次经过的立志小学,站在学校对岸,听着朗朗书声从学校里传来,看着水中的倒影,王会悟暗暗发誓,我要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一条属于女人的新生的道路。

远近闻名的“小王先生”

转年开春,小镇中的人们发现,王家私塾又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三五女孩背着书包在石板路上蹦蹦跳跳地回到家里。大家后来才知道,只有十三岁的王会悟接过了父亲的教鞭,成为了一名“小先生”,不仅招收男学生,还打破千年常规,招收了几名女学生,在十里八乡成为奇谈。平时除了教书以外,懂事的王会悟还会做一些刺绣、打毛线之类的活计来帮助家里维持生计。

1912年3月,嘉兴成立了浙江嘉兴女子师范学校,这一消息让王会悟十分兴奋,于是写了一封信在外谋生的哥哥,让他劝说母亲同意自己继续求学的想法,后来经过自己和母亲的劝说,母亲终于同意了王会悟前往嘉兴女师读书的想法。由于王会悟家境大不如前,只能勉强读完一年预科。虽然只读了一年预科,但是这段求学经历却让她的眼界更加开阔,回到家里之后,她毅然决然地开办了一所专收女生的女子学堂。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平日里除了教姐妹们读书识字之外,王会悟还会向她们介绍外面的新思想,她还别出心裁地聘请自己的母亲作为女红老师,教授学生刺绣的技艺。

凭借着新颖的教学内容,活泼的教育形式,王会悟的女子学堂在小镇内声名鹊起,许多大户人家的小姐也慕名而来。后来因为学生太多,王会悟将学堂开到了一座寺庙的大殿内。

王会悟开设女子学堂的事情得到了县政府的高度赞赏,为此还为王会悟每个月提供了五块大洋的教学补贴,正因为这五块大洋的补贴,遭到了镇子上保守乡绅的嫉妒,进而找到了县里,将自己辛辛苦苦办的学校夺走了。

不过这一次,王会悟虽然感到十分愤怒,但是没有哭泣,年轻的王会悟知道,只有离开这个被封建思想团团围困的小镇,才有改变自己的机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919年王会悟走向革命道路

后来,王会悟前往湖州的湖郡女校进行学习,开始了新的生活,在这所由教会主办的中学里,设施先进、科目齐全,十八岁的王会悟第一次接触到了体育,音乐等课程,第一次参与了交际、辩论等活动。她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此期间不仅学会了英语,还学会了弹钢琴,还认识了几名有相同志向的同窗好友。她们一起讨论时事,一起看进步报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在新思想、新文化的感召之下,王会悟备受鼓舞,率先剪掉长发,和几个同窗好友,一起投入到了湖州地区声援北京学生的运动当中。平日里还常常到周边乡下宣传男女平等、女子解放的新思想,鼓动她们不要缠小脚等等。

没想到,王会悟的行为,惹恼了小镇里的保守势力,也让学校感到不满,就在毕业前夕,王会悟听说老家乌镇要抓捕她。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一时间,陷入两难境地的王会悟一筹莫展,最后还是在同学的建议下,王会悟离开湖州,前往上海,去寻找解放万千被压迫中国妇女的真正途径。

没想到这一次的选择,会改变王会悟的一生。

1920年的春夏之交,在同学张佩英的带领下王会悟第一次来到上海,没想到来到同学家里之后,遭到了张佩英母亲的拒绝,因为在那个年代,在平常百姓的眼里,女孩子留短发被看成触犯封建礼教,不守妇道的表现。

在上海的王会悟,一时间没有落脚之地,再次陷入了迷茫,张佩英在无奈之下,只好把她带到了之前工作过的上海学联。

上海学联的会长何世桢决定将王会悟带到自己家里暂住一周,在一周的交往中,何世桢很欣赏王会悟渴望独立的性格,当即将她安排到了上海学联工作,后来考虑到王会悟作为与一个单身女生在自己家里住着不是很方便,所以何世桢决定将王会悟带到上海女界联合会寻求帮助。

22岁的王会悟在何世桢的带领下走进了上海女界联合会在法租界的一个青砖黛瓦叫做博文女校的地方。

初来此地的王会悟,全然不知她迈进这博文女校的一小步,将会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大步。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在博文女校期间,接受过新式教育又会英文的王会悟收到了校董徐宗汉的青睐,让她当自己的秘书,还为她在家里提供了住所,并且让她协助自己女界联合会的工作。

在协助徐宗汉的过程中,王会悟结识了许多思想先进的女性代表,她通过一次活动结识到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

高君曼和王会悟没过多久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且经常邀请到家里做客。

让王会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够有幸到《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家里做客,而引领自己走上妇女解放之路的《新青年》杂志社就设立在离博文女校不远的老渔阳里,陈独秀的家里。

而初次见到王会悟的陈独秀,对于她对新文化的理解和新思想的渴望让陈独秀刮目相看,而王会悟也十分敬佩陈独秀的眼界。在高君曼的邀请下,王会悟成为了陈独秀家里的常客,并且发现了老渔阳里2号的秘密。

老渔阳里的”秘密”

1920年5月,陈独秀在维经斯基的保住下,在上海自己的寓所里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通过这个研究会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创办了一份宣传马列主义的机关刊物,而这位机关刊物的翻译和编辑—李达,将逐渐走近王会悟的生活。

李达,1890年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农村家庭,青年时代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留学日本,在留日期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产生了只有中国只有走马列道路才有希望的想法之后毅然决然的弃理从文,专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王会悟逐渐知道老渔阳里的秘密之后,更加对这里的人充满敬意,当得知李达的日常工作十分繁重,需要一个思想进步又懂英文的助手之后,王会悟站了出来,让陈独秀十分欣慰,为了工作上的方便,陈独秀特意让高君曼将王会悟接到家里居住。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来到老渔阳里2号的王会悟,逐渐在工作中知道,陈独秀正在组建一个叫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而她协助李达夜以继日编辑的这份刊物就叫做《共产党》

而王会悟在帮助李达的工作中,渐渐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于是,她主动地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组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对党的事业中去。

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二人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在朝夕相处中逐渐暗生情愫,王会悟和李达终于在1921年4月举行了一个简单地婚礼,没有媒人、没有花轿、也没有宴席、只有两个同样年轻的心。

筹备一大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先后来到上海,和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同时李达和李汉俊分别给李大钊、陈独秀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7月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保证大会如期召开,李达和李汉俊立即着手给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写信并且寄去路费。

可是当时的上海到处是巡捕房的军警和暗探,这些外地前来上海参加会议的代表住宿问题、会址问题,安全问题,相继摆到了李达的面前。

李达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让自己的妻子负责本次会议的接待工作。

王会悟接到任务之后,马上就开始联系住宿和会址,首先她想到了自己的最熟悉的博文女校,她专门找到校长黄绍兰,以北大师生暑期旅行团的名义租下了学校的二楼,作为代表们的驻地。

为了安全起见,王会悟还在离博文女校不远的望志路找到了一处会址,这座房子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他早年间参加过辛亥革命,还是同盟会的元老之一。

经过紧张的筹备,1921年7月,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谭秋等来自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11名代表先后来到上海,除了北京代表张国焘和广州代表陈公博夫妇另有住处之外,其余九人均在博文女校借宿。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先后在望志路和博文女校召开了六次会议。

7月30日晚,正当最后一次会议开始没有多久,一个陌生人的到来打乱了全部的计划,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认为,这个人肯定是租界的眼线,故意闯入是为了打探消息。建议马上暂停会议,与会代表接受马林的建议之后,迅速地离开了会场。

没想到十五分钟之后,法租界的巡捕就闯入望志路李公馆进行搜查,由于代表们撤退及时,法国巡捕并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线索,但依然在周围加强了警戒,监视每一位可疑人员。

而此时,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摆到了眼前,之前经过前五次会议,大会没有通过党的纲领性决议,也没有选举出党的中央机构,后面的议程在哪里进行呢?

有的代表建议找一家旅馆,旅日代表周佛海建议南下杭州在西湖召开,但是在当时的上海十几个人聚众在一起,难免会引起巡捕房的警觉。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如果去杭州西湖,根据周佛海的介绍,他曾经在西湖边的一个寺庙里住过一些日子,哪里很僻静,不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但是周佛海的提议也被大家否决了,因为杭州虽然离着上海近,但是杭州各种势力也不容小视,控制得也很严格。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大家还在为新的会址选择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代表说:“要不我们让王会悟同志出个主意,之前的地方就是她给大家找的啊。”

大家的目光全部聚集到了王会悟的身上,而此时的王会悟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我的家乡桐乡不远处有一个地方,叫做嘉兴,我小时候在哪里读过书,读书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嘉兴的南湖边游玩。

转移南湖,扬帆起航

王会悟向大家提出了在嘉兴的南湖上租一条游船,在游船上开会,隐蔽而又安全,而且从上海到嘉兴路程也只有几个小时,不会造成旅途上的劳顿。

王会悟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代表的同意,于是7月31日早晨一行人踏上了南下嘉兴的列车,为了隐蔽自己的身份,他们分散坐在列车的各个车厢里,装作不认识的样子,3个小时之后,列车来到了嘉兴站,李达和王会悟夫妇线头下车,后面的代表们陆陆续续下了车跟在他们身后。一行人为了不被潜伏在嘉兴的特务盯上,故意穿过一些人群密集的地方,最后来到了南湖边上的鸳湖旅馆住了下来。

王会悟将代表们安顿下来之后,便马不停蹄地租了一艘画舫,还特意准备了一桌酒菜,租了一副麻将。当代表们走上画舫之后,王会悟俏皮地从身后拿出麻将,“哗啦啦”地全倒了出来,代表们哈哈大笑,纷纷赞叹王会悟的聪明机灵。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盛夏时节的南湖,荷花盛开,翠柳拂堤,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而在会议期间,王会悟坐在船头,“欣赏”着南湖风光,只要有陌生的小船靠近,她就用折扇轻轻敲动船板,发出声音来让里面警惕,而船舱里的代表们顿时开始搓起麻将来,嘴里看着“三万”、“六筒”的一通嚷嚷。

代表们一同嚷嚷,也让这个庄严时刻,多了几分轻松的基调。

伴随着会议的召开,夜色慢慢笼上了南湖,显得更加静谧,坐在船头的王会悟听到了船舱里代表们唱起了《国际歌》

被咒骂跟着的,全世界的恶人与奴隶;我们被搅乱的理性将要沸腾了! 预备着去打死战吧! 我们破坏了全世界的强权,连根地把他破坏了。我们将看见新的世界了!

只要他是什么都没有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

伴随着歌声,中国共产党通过了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党的中央机构选举产生。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在嘉兴的南湖上的一艘画舫胜利闭幕了。

而王会悟也成为了见证一大唯一的女性,后来被誉为“南湖会议”的红娘。

温柔卫士指的是谁(温柔卫士的历史故事)

可惜那艘画舫在战乱中被损毁了,但是在建国之后,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为了纪念一大在嘉兴南湖胜利召开的历史时刻,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决定建立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并邀请当年参加过一大的代表毛主席和董必武和负责接待安保工作的王会悟同志一起复原了“红船”原貌,在1959年国庆节正式下水。

从此这艘红船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在嘉兴的南湖边诉说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起点,这样一艘小小的红船是如何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涉及资源下载的,本站旨在共享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您想商用请获取官网版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投稿

大年初二习俗是什么(大年初二的习俗和讲究)

2022-11-9 20:56:08

投稿

乌克兰有多少人口(乌克兰的基本概况)

2022-11-9 20:56:17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