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状肺炎病毒的影响最近不能外出,在家憋着每天只能通过追剧打发时间。可能是因为电视剧看多了,我发现了个问题图。现在古装影视剧里,不管什么朝代,老百姓一律都是穿着棉布衣服。难道编导们真的不知道,中国的棉布,是在明朝大规模种植棉花后才走向大众的。以前古人穿的衣服主要是麻布和丝绸。
丝绸,大家都知道丝绸之路走了两千多年。棉布,中国老百姓也补丁摞补丁穿了千把年。到了解放以后人口增多棉花不够了,工厂产能跟不上;上世纪50、60年代,只好发“布票”限量供应居民棉布。
上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从石油煤炭中提取聚合了几种高分子纤维,发明了“尼龙”。随之又发明了涤纶纤维,英文名字叫Dacron。这种涤纶纤维首先从广东进口到中国,粤语称它为“的确良”。
50年代“的确良”衣服在西方很是时髦。中国在60年代进口了一些,数量不多,但也引发了社会的巨大轰动。比较起传统棉布,“的确良”耐磨、不容易起皱、挺括、洗涤方便、快干,用来做衬衣很好看,成为一种时尚。
当年的确良的良也被写成凉爽的凉,据说这种面料穿在身上看上去非常凉爽,但后来人们发现的确凉一点也不凉,一出汗就会粘在身上,但是人们一致公认这种面料除了不凉爽外,其它的优点还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就把凉爽的凉改成良好的良了。
但那时候“的确良”原料有限,一旦有卖,人们蜂拥抢购。
1968年6月,上海石门二路一家商店售卖“的确良”衬衫,来买的人太多,商店玻璃橱窗被挤碎,一位40多岁的女教师身亡,6人受伤。
在云南边疆,有位上海知青探家归来带了件“的确良”衬衫,附近几个寨子的老百姓纷至沓来,就为摸一下“的确良”是不是“的确良”。
因为“的确良”供应不足,精明的上海人把有限的“的确良”布料做成衣领和袖口,俗称“假领子”,尖领、圆领、花边领,外面罩上一件外衣,看上去就是天衣无缝的内穿“的确良”时髦衬衣。
“的确良”后来甚至惊动了最高领袖。70年代,毛泽东到南方视察,看到人们都到商店里去买“的确良”衬衫,老人家随即发出指示,加快国产化纤的生产步伐,全国成立了上海金山石化、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天津石油化纤厂 、四川维尼纶厂等化纤企业,大量生产化纤供老百姓穿衣使用。
“的确良”原料多了后,新的品种也被生产出来,用“的确良”制成的卡机布,简称“涤卡”,成为当时中国的低价礼服的首选面料,公务员、教师都在穿。
可以说,化纤的诞生,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人衣服布料供应不足的的问题。1982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取消了布票。“的确良”在中国的惊天出世,标志着打开了一个时代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