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上的需要:
这类需要的层级最低,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他任何事物感兴趣。未满足生理需求的人其特征是,只想让自己活下去,其他什么都不想,思考力和道德观明显脆弱。没有管理人员不认为,一个出卖劳动力的人所真正关心的问题与他们所做的工作绝对无关。
二、安全上的需要:
同样属于较低层的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摆脱丧失财产的威胁、免遭职业病的侵袭、避免接触严酷的监督、身体健康以及拥有自己的财产等方面的需要。如果对安全需要非常强烈,就应该避免冒险而循规蹈距的完成工作。缺乏安全感的人徬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
三、社交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属于较高层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友谊、爱情的需要和归属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或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人人都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四、受尊重的需求:
这一层次属于较高层的需求,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当他们得到这些时,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尊重需要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指一个人希望有稳定的社会地位、有威信。无法满足尊严需求,就会变得很爱面子,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
五、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它是实现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基于以下的基本假设:人们总是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大多数人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一般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活力驱动行为;较高层次的需求其满足途径,一定多于较低层次的需求其满足途径。需求各层次,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层次与层次之间是相互叠合,互相交叉的,随着某一项需求的强度逐渐降低,另一项需求将逐渐上升。可能有些人的需求始终维持在较低的层次上,而没有向上一层次发展的机会。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通过其个体的内在行为来满足而非外在的条件。生活在高需求层次的人,意味着其物质性的事物较充分,较长寿,较少生病,睡得较好,胃口较佳。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25岁以下的要求比36岁以上更强烈。
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这种体验仿佛与宇宙融合,是人自我肯定的时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无我的状态。高峰体验不是修炼来的,它的到来非主观意志所能把控。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更少自己与自己作战,更能够与世界、与以前非我的东西融和,感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巅峰,处于一种如矢在弦、跃跃欲试的状态,一种最高的竞技状态。一般情况我们只有部分能量用于行动,部分能量用于抑制这些能量的发挥,而现在不再有浪费,全部能量都用于行动。往日疲于奔命的苦差重负,现在做起来不再有苦苦挣扎之感,而是轻车熟路、势如破竹,伴随着充分发挥功能的得心应手,此时事事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更加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第一推动者,自己决定着自己的一切,而不再是被引动的、被决定的、被支配的、无能为力的、暮气沉沉的、只能够守株待兔的弱者。充分体会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又感到信心百倍、无坚不摧。他在行动时不踌躇、不做作,更加不受控制、自由地奔涌出生命力。体验到存在价值,欢悦充裕,纯粹洒脱,远离平庸、不再缩手缩脚,他的行为更具有即兴发挥、兴之所至,斐然成章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