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得奖感言,个人获奖感言一句话。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不能缺席的见证 ■魏远峰 张首伟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是我们作家和全军将士高度关注、高度认可的文学阵地与文学品牌。获得这个奖我们很高兴,感谢《长征》副刊,感谢评委老师们。
写出《战车809》缘于一次特殊的采访。那是一段让人难忘的经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在与“时代楷模”王锐和他战友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了王锐身上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也成为对王锐事迹最为熟悉的人。于是,以此为素材,我们写下了这篇拙文。从他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许许多多新时代士兵,在实战化训练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青春风采。
几年间,国防和军队改革大潮波澜壮阔,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处于军改大潮中的军旅作家,如何面对、怎样作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都在感受、都在思考。军旅作家必须适应这样的新形势,多到边远艰苦地区走一走,多沾沾基层的泥土,到部队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投入到部队建设亟须出力的任务中去,让这成为新常态。
有句名言:“水倒进杯子里,便服从了杯子的形状。”我们能做的、该做的是与全军将士一道,立下强军志,建功新时代。实现强军目标的过程,作家不能缺席,军旅作家更不能缺席。
分享是一种快乐 ■鲁文帝 张运东
两年多来,我们记录了战友们很多可爱的成长故事。他们富有阳光和朝气,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我们落笔的源泉和动力。
有一个新兵曾告诉我们,他是看《火蓝刀锋》才报名参军的,就因为军人帅气。当战友退伍后,我们一遍遍地刷着《士兵突击》的时候,都哭得稀里哗啦。对于“参军报国”这四个字,与当兵前的认识已然不同。为什么来当兵?这个问题几乎是所有新兵都会遇到的。
我们曾在三支不同的部队听到过同样一句话:“在这里,你躺着不动都是一种奉献。”在调侃艰苦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遗忘了自己在这个“躺着”的背后到底付出了多少艰辛与血泪,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们就是这样一个敢于直面一切困苦和磨难的勇士群体。
“会不会死?”“不会!”“那就想办法干。”简单的对话往往给人最直接的震撼和感动,就是凭着“攻山头”般的精气神,任何一个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在战士面前不再是不可能。和他们站在一起是一种享受,而我们更乐于将这些军营故事分享给更多不了解和想了解他们的人。
采访南开大学8名大学生新兵前,我们已有所预见,部队不会因他们来自高校就降低标准。8个人性格迥异,有稳重多思的、跳脱活泼的,也有沉默寡言的,但毫无疑问,没有一个人的新兵履历会一帆风顺。我们相信,当他们把酸甜苦辣尝遍,破茧成蝶的经历将是他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是奉献不是索取 ■翁亚尼
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编辑来电话通知我,我的拙作《我们的爱情像一条小河》获奖了,我真是喜出望外。高兴之余,又觉得有点惭愧。想当年,不少报刊编辑常来家里向老伴愿坚约稿,我为他们端茶倒水。熟悉以后,他们要我写写我们的生活,我也就抽空试试写写。编辑同志看了就要拿走,这时愿坚在旁边说:“她写的有点粗糙,留下来我帮她修改一下吧。”
1991年愿坚离我们而去,我把所有资料封存起来。一直到近几年,伤痛已被时间打磨得不那么尖利,而且我发现自己开始为有这样一段爱情而觉得幸福。我开始翻弄当年的资料,就翻出了当年没有完成的这篇拙作《我们的爱情像一条小河》。
想起近年来一些年轻人诉说恋爱中的种种苦恼,我就把拙作修改了一下。我想让年轻人看一下上世纪50年代年轻人的恋爱风貌。年轻的时候,由互相爱慕而产生感情,恋爱就会成为进步的动力。结婚后,在工作上互相支持,能为对方做出奉献,家庭必然是幸福和谐的,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
愿坚几十年在革命斗争历史的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写出了《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多篇小说。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时任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首长,到301医院看望他。首长坐在病床边亲切地对他说:“你写了很多好文章,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向前。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还把愿坚列入《世界名人录》。
爱情是奉献而不是索取。真爱结合的家庭会给人无穷的动力。感谢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给我这么一个平台,让我这年近九旬的老人给年轻人讲一讲上个世纪50年代年轻人的爱情。如果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摆脱物欲,去追求纯正的爱情,那就太好了。
深深扎根于泥土 ■王根柱
一场透地雨,几番花信风。我似逢春的老树,又戛戛乎发出几枝新芽!
我是一位农民作家,也是《解放军报》“故事兵阵”版文章《根深叶茂》的主人公。为什么把我评选为“长征人物”?我想,正是因为在创作中努力践行习主席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深扎根泥土,紧紧贴近人民,为新时代放声歌唱。
我经历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苦难与辉煌,一辈子跟“土坷垃”打交道。一个农民为什么还要歌唱土地,因为他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的生命中是有着一片浓浓的绿色。我作品中的原型不少都是老红军、老八路,这些人物常常令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新时代,更加需要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文化的滋养。
在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原大地,蕴藏着丰厚的中华优秀文化遗存,比如火祖燧人氏。人工取火造就了整个文明社会,人类文明的每一步都是踩着燧火照耀的漫漫长路前进的。人工取火是人类文明的大突破、大轴心。对于这一伟大创举,有的人淡漠了,甚至忘记了。为此,多年来我一直追寻着火祖的足迹,勘察、研究这一课题,创作了描写燧人氏的电影剧本《人间火祖》。
我的夕阳里有一缕飞霞——那就是老八路“革命人永远年轻”的奋进精神。如果说,青年时代为黄金时代,老年时代就是人生的白金时代。我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金年华》记述的就是一群不服老而奋进的人。
习主席说:“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今八十有五,眼不花,耳不聋,接力棒在手,我还要在文艺创作中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像战士一样冲锋!
冲锋是我今生不改的姿态。冲锋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