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一曲《送别》,写出了当时作者与友人道别的心情,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而悠扬。
这首《送别》是李叔同在1941年在与“天涯五好友”中的许幻园道别后,含泪写下的。这首歌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或许现如今有很多人不知道李叔同的大名,但相信这首歌很多人听过。
天才少年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传说他降生之日,有喜鹊口衔松枝来到房间内,信佛的李家人认为这是佛赐祥瑞,后来李叔同就把这根松枝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终身携带在身边。
李叔同六七岁时,就开始跟随同父异母的兄长读书,年长12岁的哥哥文熙还负责教他学习日常礼仪。兄长对他很是严格,让他在小小年龄便开始养成了严肃认真的好习惯,他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好习惯。
李叔同在7岁时,开始学习《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等书。
李叔同8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同时还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
13岁时,李叔同开始学习训诂之学,以及专研各朝书法,特别是魏书,成为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天才少年。
饱尝初恋之苦
1894年,晃眼之间李叔同就已经是个15岁的年轻小伙子了,这一年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开始对兄长让他刻苦用功去学习的“四书五经”不再有之前那么用功了,反而对当时被称为“贱业”的唱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他开始经常光顾戏园子,成了铁杆粉丝,时间一久他自己都能唱上两句,因此有时还客串一下某个角色。因为“爱屋及乌”的原因,李叔同爱上了伶人杨翠喜,每天晚上都要去为她捧场,还送她回家。
李叔同是个天赋异禀之人,他从看戏中都能摸出一些门道,就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这使得杨翠喜的艺术修为大大提高。
虽然李家人并没有太过于限制李叔同的自由活动,但他们都不赞成他和一个戏子在一起。李叔同的母亲还特意为他物色了一个妻子,这是茶商之女俞氏。
虽然李叔同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在当时的年代,他只能遵从母亲的意愿把俞氏娶过门,但却始终没有忘记他的那个初恋。只是可惜,杨翠喜后来被卖入官家,后来又嫁给了一个商人。
李叔同远赴日本求学,结识日本妻子
1905年3月10日,是李叔同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养育了他的母亲王氏病逝。当时李叔同一家人还在上海,他带着妻儿扶柩乘轮船回天津。
他给自己的母亲办了一场特殊的葬礼。他没有披麻戴孝,也没有嚎啕大哭,他要用一种神圣的方式来为母亲送别。
偌大的礼堂里,摆放着一架钢琴,李叔同抚琴长歌: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母食我甘酪与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李叔同的特立独行,让所有人惊愕不已,当时的《大公报》还为此进行了专门的报道,称李叔同是“新世界之杰士”。
母亲的病逝对李叔同的打击很大,他决定放弃声色犬马的生活,在把妻儿安排好后,就东渡日本留学,去寻找人生的下一个出口。
临行前,李叔同写下了名震一时的《金缕曲·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
来到日本东京之后,他以“李岸”的名字进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后来李叔同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哀悼,特意把名字改成了“李哀”。
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叔同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剪去辫子,脱下长马褂,换上了西装,他不再是那个曾经放浪形骸的风流才子。
李叔同在学画画的时期收获了他在红尘中最后一份爱情,与充当他画画模特的女孩相恋了,当时这个日本姑娘很是崇拜李叔同的才华,两人很自然就走到了一起。
1911年4月,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后,李叔同携同日本妻子回国。原本李叔同携带日本妻子回国是想向原配妻子摊牌的,可是回来后却发现自己家已经家道中落,就只好安排两个女人一南一北的生活着。
文学巅峰时期选择出家为僧
李叔同出家当和尚没有任何征兆,只是在当时打扮得有点佛家的味道。当时李叔同的好友夏丏来与他述旧,两人在闲聊中谈到出家的这个问题。
夏丏看着他的打扮,调侃着说:“你这样做居士,一点都不彻底,还不如干脆做个和尚。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当和尚倒是很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叔同在遁入空门之前,曾到杭州虎跑寺,断食17日。断食结束后,李叔同渐有感悟。
1918年春节,39岁的李叔同在虎跑寺度过,并拜了悟和尚为师,取名“演音”,号“弘一”。当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正式出家。从那一刻起,世间再无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师。
李叔同为何要出家的猜测
李叔同在文学巅峰时期,却选择了出家当和尚,这个事实让一些人很难接受,很多人在讨论他为何要出家?
李叔同在出家之前,还特意给日本妻子写了一封信,里面有他的一缕头发,还有一笔为她准备的钱,作为她归国后的生活费。
李叔同在信中交代道:“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并非庸俗和怯懦的灵魂。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和财富。人生短暂,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早晚要离别的,愿你能看破……”
日本妻子见已经无法挽回丈夫的心,就要与他见最后一面。见面时,妻子叫道:“叔同!”
李叔同说:“请叫我弘一。”
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妻子望着转身而去的丈夫时,只能落泪地对着那个越走越远的背影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在后面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大爱的弘一法师,就如同他对妻子所说,爱是什么:是慈悲。
弘一法师每次在弘扬佛法时,在他后面的墙壁上会挂着他亲笔所写的中堂:“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
虽然李叔同出家的猜测很多,但笔者认为他是“悟”后,才毅然选择出家的,从他在圆寂前留下耐人寻味的“悲欣交集”,便可体会其一生。
写在最后:
李叔同僧俗两界皆闻名于世,前半生他在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都有建树,后半生他皈依佛门后,被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成为了世人敬仰的一代佛教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