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夏天将近,而江南地区,也要迎来一位“老朋友”——梅雨。
不过,今天小编要说的不是梅雨,而是梅雨“独宠”的江南。
壹
气象意义上的江南
提起江南,大家一定会想到“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鱼米之乡”……确实,江南地区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
然而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人眼中,似乎都有不同的“边界”。
那么在气象预报中,江南指的是哪些地区?
根据《中国气象产品地理分区》,江南所指的区域为长江至南岭间所包含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和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等地。
但国家气象中心副首席预报员张峰也特意指出,气象产品中的江南地区并非严格按照省界。
“北边以长江为限,南边沿着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界,到福建则以南岭为界,只包括福建北部。”
江南大致区域
气象产品的地理划分,除了跟气候有关,也会考虑地理因素。
“其实在长江沿线,也有与江南相同气候特点的地区,但结合气候与长江在地理划分上的作用,就形成了如今气象产品中的‘江南’。”张峰说。
贰
江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江南,最为人所熟知的气候就是梅雨,其称谓由来已久,在我国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
“梅实迎时雨”(唐代柳宗元《梅雨》),“梅子黄时雨”(宋代贺铸《青玉案》),“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
所有这些,道出了梅雨是指从初夏向盛夏的过渡期间在长江中下游出现的一段阴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梅雨的主要气候特征是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高湿多云以及风力较小。”
此外,夏季伏旱,春季阴雨天气、强对流多发,冬季阴冷等,都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气候特点。
叁
江南的传统观念,本是人们在约定俗成中形成的地域概念,指长江以南的广泛区域。但是历史上的江南,他不仅不存在这种泾渭分明的地理分界线,其所指射区域含混不清。他的区域概念更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与其说江南是地理概念,毋宁说其是经济概念以及文化概念。
江南一词最早见诸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但彼时语境与现在的语境有很大的区别。当时用来专以此词来指代楚国的长江以南地区。大致包含今湖南、江西以及湖北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与当时的吴越之地基本等同。
而汉代以降,人门开始更加广泛的使用江南一词。江南的范围将跨越了长江的荆州以及襄阳包含其中。
而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一词的使用频率开始减少,更多的是用江东江左来代替。但是此时的江东、江南更多意指政治概念,而非地域。三国时期,江东概念多指东吴政权。而到了南北朝时期,恰如 《南齐书》记载吴人之语说的那样“江南地方数千里, 士子风流, 皆出其中。”而此时的江南多是相对于北方的政权来说南方朝廷的,是以建康为中心的吴越地区。
唐朝时江南的概念又有了进一步变化,与当时的政治区域划分相联。江南作为监察专区名称始于唐朝。而这和唐朝根据山川形便,将天下分为十道有关。我们可以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以及《唐六典》以窥一二,其中提到了唐代江南道的地理区域以及相关的沿袭。
地理区域大地是指长江中下游之南,南岭之北,东至大海的区域。而此时江南地区开始有了一个比较确定的内涵。但是令人讶异的是,这种情况到了中唐晚唐又有了改变,江南越来越多的用来形容长江以南的吴越地区。而此时的江南也从单独的地域影子中脱胎而来而具有文化上的意义。
白居易所写的那句能不忆江南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生动的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温润清丽。而此诗中的江南更多的意为文化区域而非地域概念。
宋元江南概念继续接续唐朝,但由于随着南方的经济发展逐步超过北方,而江南此语日益包含着经济因素以及文化因素。
而自明至清,江南的心脏却恰恰和位于浙江以及江苏两省的太湖流域地区重叠,而论及行政区划分苏州、松江(上海)、嘉兴等府涵盖了江南的核心地区。而棉花、丝绸等的生产使得江南变成了当时最富庶、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还有最有变化的区域。他并不仅仅是地理区域,而是经济生产消费模式和文化特性的结合体。
恰如高彦颐在其《闺熟师》中所写的那样,江南是一个特定的名字。他是一种流行的诗意暗示、想像出的丰富形象、享乐主义和肉欲的美丽。这些都是少数人的特权,也只有少数人能够转向于这些丰富多彩之中,所以,江南的界限以及地域永远是充满争议的。
江南,让中国更有味道
处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地区,江南降水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也适合人居住生存。
优越的气候条件,加上发达的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使这里孕育成长出独具特色的文化。
水是江南的灵魂。
江南的匠人心灵手巧,利用多变的地形,使流水在房屋之间徜徉,而河道旁的诸多村庄,往往有或大或小的桥梁相通,桥、水、人家以及村外原野构成了一幅幅江南锦绣图。
无论是出门代步,还是捕捞运输,对于生活在水乡泽国的人们,舟船的意义都不言而喻。在河姆渡文化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经有木船浆、陶舟和独木舟的遗骸了。
乌篷船
充沛的降水,也为这片土地的作物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考古资料显示,宁绍平原的河姆渡和杭嘉湖平原的罗家角是亚洲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也是世界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
在唐代, 江南出现了水稻种植技术的两项重大突破——发明了水稻的移植方法和水田犁“江东犁”。
江东犁
在多雨的江南,伞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油纸伞便成为这里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作为经久耐用的中国传统雨具,油纸伞在我国使用历史已经1000多年。雅致天成的美感,是尼龙钢架伞这种工业品永远无法比拟的。
而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使用外,油纸伞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在有了丰沛的粮食产量之后,江南的丝织业和棉纺业突飞猛进,成为了重要的辅助经济模式。
江南土地的光热条件本就适合桑蚕养殖,湿润的气候也适合制作丝绸。在江南地区,有南京云锦、宋锦、苏绣、湘绣等中国四大名绣,还有辑里丝、杭嘉湖丝绸等。
苏绣作品
商旅往返,船乘不绝,造就了一个富庶的江南,也造就了一个文人会集的江南。
江南有许多著名的书院。四大书院占其三,分别为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其余的还有鹅湖书院、象山书院、信江书院、丽泽书院、东林书院、明道书院、茅山书院等。
岳麓书院
此外,江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折射出也是江南、乃至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以江南“四大名园”为代表,即南京瞻园、苏州留园、拙政园和无锡寄畅园。
除此之外,上海豫园,南京愚园、煦园、芥子园,扬州瘦西湖、个园、何园,苏州沧浪亭、狮子林,南通水绘园等,都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
拙政园
经过千年的发展,江南终于修炼成了我们今日熟悉的模样。尽管地域划分各有不同,但这里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
时至今日,它依然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是每一个中国人触手可及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