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我行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对现在的我来说,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 注意看,这个男人正在吃饭。 ”
“ 注意看,就在刚刚,这个男人遇上了佛波乐 。”
说到这,恐怕很多差友都知道我说的是啥了。
是的,就是短视频平台里的电影解说。
近一年来,这种流水线式的电影解说,正在被批量化生产出来,无论是数量还是速度,都已经超乎你的想象。
这些视频会用一种极度套路化的形式讲电影,为了内容更简单易懂,甚至已经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
男的就叫小帅,女的叫小美,警察叫佛波乐,路人甲叫卡拉米:
再配上自动生成的 AI 音和专属 BGM,就可以覆盖任何形式的解说,甚至连CSGO都可以用这个形式来解说。
这类视频不仅内容精简,速度也奇快无比,这么说吧,《 黑袍纠察队》最新一集更新了,可能你都还没找到资源,就先在抖音上刷到解说版了。
之所以你在哪都能听到、刷到这样的视频,是因为这类电影解说实在太多了。
不管是你看过的、没看过的、中国的,欧美的、爱情动作战争恐怖,但凡是个影片,基本上都能在短视频平台看见。
而且,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从事这行业的人,已经要用百万计算了。
比起普通人的普通事,这些被极致浓缩后的精华,就像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黄桃罐头,输送到每个人的屏幕上。
高光的镜头配上比较搞笑吸引人的文案,永远刷不完的新片老片。
2022 年,这种视频正在让所有人欲罢不能。
说起来,电影解说这一行,就跟公众号差不多,都得算传统自媒体了。
早在 15 年,谷阿莫带着《 几分钟看完 XXX 电影 》系列横空出世,只需要三四分钟就能领略到一个烂片的奇葩之处。
当时他就会根据特征,给电影主人公起一些奇葩的名字,再配上自己的吐槽,搞笑的风格让他一炮而红,也间接带火了这个行业。
不同类型的 up 主和博主们也在涌现,比如喜欢精讲电影,以高水平文案著称的木鱼水心等等。
几年前,电影解说行业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差评君也习惯刷刷这些博主们又更新了哪些片子,即使这部电影早就看过,也可以跟着博主的思路重新品品。
但是,如果你看看谷阿莫的首页就会发现,作为快讲类博主鼻祖的他,如今的播放量却已经远不如当年。
原因很简单,这两年,电影解说行业正在进行一场工业革命。
为啥我会用 “ 工业革命 ” 这个词呢?因为差评君采访了一位做电影解说 MCN 的朋友 “ 阿福 ”,在脱离电商行业后,他跟一个合伙人开了这家公司,专门为想从事这行业的人提供课程,学成后也会提供商业转化服务,属于解说行业里的 “ 正规军 ”。
当他给我发来他们旗下账号的数据时,我惊呆了。
抖音账号数量:12000+。
快手账号数量:6000+。
总粉丝数:9.7 亿。
是的,整整一万八千多个账号,每天都在生产影视解说内容。
阿福告诉我,这些账号的所有者大部分都是 “ 个体户 ”,并且很多人都不是全职在做,大多是宝妈、在校学生,以及一些工作比较空闲的摸鱼达人。
阿福告诉我,他从 2019 年的 11 月开始做培训,直接就开始了盈利,平均每个月有 1000 个人进来,到今天慢慢积累到了这个数据。
大量新人涌入,导致电影解说行业开始内卷。先是卷题材,无论网飞刚上的新片还是压箱底多年的小众电影,从科幻到文艺,乃至主旋律,都有人解说。
题材卷完,就变成卷形式。从精简的分 part 发布,压缩时长,到最近兴起的一剪到底,直接让你看到爽。
也有人追求短,不讲整部电影的剧情,而是直接抽出电影里最高潮的一件小事讲出来:
甚至都有人卷到把文案改成了 rap,重新讲了一遍《 这个杀手不太冷 》。
内卷到了尽头,也带来标准化。
公司在提供教学时,不仅会教他们剪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也会传授一些文案和制作上的套路。
比如一部电影最好分成三集,上传时要做成三联屏封面;
在剪辑时要挑选高能镜头,并且前五秒钟一定要吸引人;
一部视频的人名不能超过两个,剩下的要用大美、阿强或者他们的性别职业代替,降低理解成本。
这些套路看似死板,但却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流量最优解。
虽然做解说的不一定懂电影,但大家反倒不会盲目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而是保证绝对的理性,他们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热度。
有人会选择像《 黑袍纠察队》、《 魔女 2 》这种刚上线的热剧,并且在抖音上已经有很高流量,经过验证的,火的几率会大很多。
差评君也问了两个阿福的优秀学员,他们的思路则更为质朴,不断尝试,找到一个火爆的题材,那就不断复制,继续做相应的题材,简单有效。
比起为账号人设服务的旧模式,他们则是把账号当成一个用于分发内容的载体,发视频像是做实验,看哪种形式能撬开流量的大门。
比如有一位已经成立工作室的老板,有次发布《 奇幻森林 》解说火了,说明动物受欢迎,那以后就多做一些动物主题的。
还有一位广东老哥,因为疫情投身解说行业,他自己做了个名为 “ 一颗红星影视 ” 的号,起初因为做一期《 外交风云 》的视频火了。
他意识到,讲述真实历史的红色和战争电影受欢迎,于是以后只做这类内容,在他看来,比起自己的判断,尊重平台和观众的选择,才是更重要的。
没想到,还真的做起来了。不过差评君也很好奇,这些视频到底是怎么赚钱的呢?
这位广东老哥告诉我,他主要的收入来源有三部分:平台补贴、电影宣发和橱窗卖书。
为了鼓励内容创作,像西瓜视频、快手这类平台,一般会根据流量给创作者补贴,他这个水平的号,每月能拿五万左右。
还有,为了增加新剧关注度,爱奇艺等平台也会给阿福这样的 MCN 机构下单做宣发,定制一些新剧和电影的解说。
比起头部大号,因为这些小号的价格根据最终流量计费,所以他们在宣发渠道越来越吃香,阿福公司在爱奇艺那里的预算,每月就有一百多万。
再加上卖书的一定费用,广东老哥每月能有小十万的收入。
据他说,自己的账号没有员工,自己每天喝喝茶,日更一期视频,还挺享受这样的生活的。
除此之外,据阿福说,解说行业里还有个变现最猛的形式:陪看直播。
有的号在靠影视剪辑获取流量后会开直播,播放一部有版权的电影,主播不打扰你,就在底下挂个链接卖靓号和流量卡,每月的流水能到一两百万。
不可否认的是,从谷阿莫的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到现在铺天盖地的流水线生产,电影解说,已经不再是电影人、或是电影爱好者的专利。
有人说,电影解说的兴起,让电影艺术导向浮躁和崩坏,十年后,人们将再也无法忍耐一部电影的长度。
但事实却是,如此庞大的需求和收益交织,使它正在成为像外卖、电商一样愈发壮大,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的行业,必然朝着标准化发展。
观众需要电影解说,导演和编剧们精雕细琢出的故事,被精简后端上餐桌,在大数据的优化后推送给你,无需忍受漫长的空镜和对话。
创作者需要电影解说,对于阿福来说,他成立教学公司,创业成功,让很多空闲在家的人也能获得不菲的收入,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平台需要电影解说,比起生活中的美好,一百多年来的数万部精彩电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容库。
杨德昌说,“ 电影发明以后, 人类的生命至少比以前延长了三倍 ”,我们在电影里体验别人的一生;如今,电影解说正在让人类的生命延长了三百倍。
在这个越来越高效的时代,对于观众、平台和博主,这似乎都没有错。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电影,真的需要解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