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日。从此,国庆日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承载着沉甸甸的国家记忆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195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盛况空前的大阅兵、举国欢腾的群众游行、壮观巍峨的“十大建筑”,都成为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最经典的国庆记忆。
1959年10月1日,国庆10周年大阅兵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向现代化迈进的威武雄姿。
阅兵盛况展军威
自1949年开国大典以后的10年,每年的国庆日我国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阅兵活动。195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10周年阅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11次国庆阅兵,也是盛况空前的一次大阅兵。当时,我国军队正在全面开展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此次阅兵无疑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神风貌的极佳舞台。
与此前10次阅兵相比,国庆10周年阅兵筹备工作开展得比较早。1958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同意并批转了中宣部《关于盛大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意见》,明确指出国庆10周年庆典要比往年搞得更加隆重盛大,决定成立以彭真为组长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这一精神,京津卫戍区司令部于1958年12月拟制了《1959年国庆首都阅兵方案》,并上报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批准通过。
195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1959年10月1日上午9时55分,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同时登上天安门城楼的还有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等11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领导人,60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团团长和党的代表,8个亚非国家政府代表团团长和政府代表。参加此次国庆阅兵的外宾人数之多、规格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
上午10时,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首都人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庆典礼开始!”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受阅部队由15个徒步方队、14个车辆方队和6个空中梯队组成。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迎风招展的“八一”军旗引导着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工程兵、坦克兵、航空兵、铁道兵、海军等学校的队伍,依次进入天安门广场。他们排着24路纵队,精神抖擞,齐步前进。走在最前面的是红军老战士吴华夺少将和胡定千少将。这两位亲密的老战友,在长征和抗战时期曾并肩作战,阅兵式上他们又并肩走过天安门广场。此次参加阅兵的武器装备不再是开国大典时的“骡马队”“万国牌”,而是新式国产的自动步枪、大炮、坦克,以及喷气式歼击机。受阅部队中,坚持井冈山斗争的红军第一军第一师某部已成为现代的机械化部队;辽沈战役大显神威的炮兵部队拥有了新式国产的大口径加农炮;屡获战功的东海舰队水兵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有海无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正当人们向火炮、坦克组成的铁流招手欢呼时,155架强大的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这些英雄的战鹰,排着整齐的5机编队,像闪电一般由东向西飞过。广场上欢声雷动,人们纷纷昂首挥臂向受阅航空飞行部队欢呼致敬。
虽然国庆10周年阅兵规模比往年盛大,但用时却只有58分钟,不及开国大典阅兵时间的一半。这一方面表明阅兵组织工作更加周密细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军队现代化程度的提升。此次阅兵最大的特点就是受阅部队武器装备的国产化程度大大提高:在6种型号的火炮中,有5种是中国制造;59式中型坦克是我国制造的第一代主战坦克。“祖国自己制造的”成为当时惯用的语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小米加步枪”阶段,过渡到“步枪加飞机大炮”的新阶段。1959年国庆阅兵向全世界证明,我们的人民军队历经10个春秋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防实力再上新台阶。
举国欢腾迎华诞
中华人民共和国10周年华诞,自然是全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各族人民纷纷举行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兴高采烈地向党和祖国汇报10年来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取得的成绩。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用这样的词语形容当时的中国再恰当不过。
1959年,毛泽东为“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站”题名。 中央档案馆藏
国庆10周年庆典时,最为盛大的群众庆祝活动当属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70万人大游行。1959年时的天安门广场已扩建一新,迎风飘扬的万千红旗和各式的路灯构成广场上的独特景致。在这40万平方米的广场上,11万名群众手持各色花束,以巧妙的队形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国徽和“1949-1959”等字形。天安门广场北侧上空悬挂着5个大宫灯气球,上面分别写着“毛主席万岁”5个大字;广场东、西、南三侧上空飘着12个下面垂有标语的气球。整个天安门广场显得雄伟壮观。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毛泽东像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广场南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是孙中山像。
群众游行紧随阅兵式之后,由1.5万名工人、学生组成的仪仗队,抬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横幅大标语,整齐地走在最前面。10个插满鲜花的金色花篮托着巨大的国徽,象征着祖国无限光辉美丽的前景;几幅彩色的图表,记载着钢、煤、粮、棉10年来增产的数字。少先队员、工人、农民、机关干部、科学工作者、城区市民、大中院校学生、民兵、文艺大队、体育大队等依次从天安门前走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汇报了10年来各行各业的建设成果:带着水力采煤机械的矿工,进行了水力切割煤块的表演,展示了我国采煤技术的新发展;肥壮的猪、羊、奶牛和翅膀可以活动的鸡鸭模型,引起人们的一阵掌声;京剧《穆桂英挂帅》、汉剧《二度梅》、越剧《红楼梦》等优秀剧目的片段在彩车上展演;多名体操冠军在汽车和摩托车上分别做着单杠、双杠、吊环等动作。随着游行队伍行进的红旗牌、和平牌、北京牌高级轿车,以及拖拉机、飞机、轮船、精密车床、大型发电机、实验性重水反应堆、静电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电子计算机等实物和模型,引起了人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行行标语、一个个模型、一幕幕表演,勾画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美丽图画。
国庆日的首都像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大花园,到处是戏剧、音乐和舞蹈。而夜晚的天安门广场则变成一个“水晶世界”,灯火通明,150多万民众在这里尽情地载歌载舞。人们在傍晚前就带着二胡、笛管、笙箫、锣鼓、手风琴、小提琴等中西乐器,陆续涌进广场。石景山钢铁厂和包头钢铁厂的工人们携手跳舞,庆祝包钢一号高炉在国庆10周年前夕提前投入生产;在北京大学的舞圈里,来自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留学生,和中国的学生们一块儿跳着“友谊舞”;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藏族姑娘次仁央宗、格桑央京等,面对天安门放声歌唱。随着连珠炮般的声响,节日的礼花凌空竞放,首都的夜空顿时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为迎接国庆10周年,各地也组织了规模盛大的集会游行活动。《人民日报》以《七大城市集会游行庆祝建国十周年》《国庆佳节各地人民集会游行 欢呼十年巨大成就》为题报道了祖国各地的庆祝活动:穿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从各个角落涌向街头、涌向广场,抬着巨幅字标、图表、模型和实物,向祖国汇报各条战线上10年来的辉煌成就,游行队伍中,红旗如林、鲜花似海、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欢呼的口号声此起彼落……意气风发、情绪欢快的游行队伍,反映出全国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深沉的热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祖国高涨的热情和满满的信心。
巍巍古都换新颜
1958年8月,为迎接国庆10周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决定:在1959年国庆前夕,在北京兴建一批国庆工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广大建设工作者凭借热火朝天的干劲和集体的智慧,建成了国庆献礼工程“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工人体育场、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北京火车站、民族饭店、华侨大厦。
“十大建筑”的确定,有一个比较长的酝酿过程。当时,许多部委都从自身出发提出需要兴建的项目,如文化部提出兴建“国家音乐厅”,外交部提出兴建“外交部大楼”等,陆续有100多项建议反映到国务院。国务院根据当时的财力、物力和轻重缓急,逐项研究,反复筛选,提出初步方案,再到建筑行业中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最后把“十大建筑”项目确定下来。项目确定后,周恩来总理规定了几条原则:“十大建筑”所用的材料必须全部国产,不许进口;兴建中厉行节约,不得浪费,一切都要量力而行等。遵照周总理的要求,工程的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如选用石料,尽管意大利产的大理石久负盛名,施工中还是选用了我国东北产的质量上好的石料;为了节约劳动力开支,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建成规模如此庞大的献礼工程,“十大建筑”可谓汇集了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总理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亲自查对设计图纸,对工程的每一步进展都认真过问。毛主席对建设工程也格外重视,听说人民大会堂建设得很好,他深夜两点到人民大会堂建筑工地考察。中央书记处多次开会讨论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品陈列原则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参观并指导北京火车站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全国上下一盘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施工力量和物资供应上大力支援了首都国庆献礼工程。那时,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极为高涨,从天南海北汇集到北京的建筑工人,组成一支支突击队,日夜奋战在工地上,涌现出了多位全国知名的劳动模范,如李瑞环、张百发等都是当年的突击队队员。
“十大建筑”中,人民大会堂自1958年10月动工,至1959年9月落成,用时仅10个月,这在建筑史上可谓史无前例。周总理在《伟大的十年》里曾给予人民大会堂高度评价:“它的精美程度不但远远超过我国原有同类建筑的水平,在世界上也属于第一流的。”北京火车站自1959年1月开工,于9月10日竣工,15日开通运营,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铁路客运车站,北京火车站在修建时实现了民族特色与现代化设施的完美结合。毛主席亲自题写了“北京站”站名。北京工人体育场用时11个月零13天即告落成,占地35公顷,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1959年9月13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就是在这里开幕。钓鱼台国宾馆于1959年国庆前夕建成,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国务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十大建筑”使国庆10周年时的首都北京,尤其是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的面貌焕然一新,北京解放前“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身泥”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此时的北京城也成为我国欣欣向荣的发展缩影。
国庆10周年前夕,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挥笔写下诗篇:“伟业喜承十月光,奋飞相续十年间。共昭日月放异彩,竞扫秽瑕换新天。”1959年,中国向世人展示了全体人民意气风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风貌。那铁流奔腾的国庆阅兵、规模盛大的集会游行、拔地而起的“十大建筑”共同见证了共和国10年的成长历程,并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1959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周恩来署名文章《伟大的十年》(部分)。
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8年9月28日 总第3278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