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社会知觉?
前面我们介绍了知觉,知觉是人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的、整体的反映。在知觉中,有一个社会知觉,指的是人对“社会客体”的知觉过程,社会客体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人、社会团体及组织。
社会知觉的过程不仅包括依据主体的社会经验对有关的信息、线索进行选择、识别的知觉活动,还包括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社会知觉是人的更复杂的认知活动。
社会知觉是社会行为的基础,要了解社会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人们的社会认知活动,形成正确的社会知觉。
现代企业和组织的管理,主要是对人、角色行为及人际关系的管理。社会知觉是协调人际关系、调动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性的重要心理成分。管理水平的提高、组织效率的发挥、团体内部凝聚力的增强,都受社会知觉的影响。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一)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是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 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情感、意图等的认识。认识一个人要根据他的言论和行动,行动不仅是行为举止,还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和眼神等。
对他人的知觉主要依赖两个方面:
一个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仪表、风度、言谈和举止等。一个面貌端正、举止文明的人在初次见面时总是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一个其貌不扬、举止失当的人,初看起来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另外一个是知觉的组织结构。所谓知觉的组织结构是指一个人在知觉别人时并不像镜子似的进行反映,知觉者是具有一定观点和态度的人。因此,他的观点和态度会影响他对他人的知觉。比如有的人看待别人首先注意颜值,那按颜值标准将这个人归入一定的类别。有的人首先注意智力特征,会按聪明还是不聪明对人进行分类。
总而言之,对他人的知觉会受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影响,也受知觉者本人的知觉组织结构的影响。
(二)人际知觉
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明显的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人们不仅相互感知,而且会对彼此形成一定的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基础上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
在人际关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人们彼此之间接近的程度、交往的多少、彼此相似的程度等都会对人际知觉过程中的情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人们越是彼此接近、交往频繁、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就越会产生友谊、同情和好感。管理人员应当与职工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通过友好的人际知觉,建立相应的关系和情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性。研究表明,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员工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
(三)角色知觉
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身份、职业的个体,依据社会规范和标准,所表现出来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角色知觉是对某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比如根据某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可判断他为公司经理,这是对某人进行角色辨认,比如对公司经理这一角色的看法是有胆有识、有冒险精神、不怕失败和打击、经营有方、有较强的预测力等,这是对企业经理这种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认识。这两方面都属于社会角色知觉的范畴。
人们对角色行为的辨认与认同往往以一定的角色标准为依据,而角色标准的建立与认知包括:
1、情绪与情感方面的角色标准,比如外交官应当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演员应该感情丰富、喜形于色。
2、动机方面的角色标准,比如商人应该追求利润,医生应该救死扶伤,教师应该献身于教育等。
3、社会地位方面的角色标准,比如把校长视为学校的*,父亲为一家之主。
4、社会服务与贡献的标准,比如*家、社会活动家应该为民谋福利,服务员应热情耐心、服务周到。
5、个性心理特征的角色标准,比如美国企业界认为,领导角色的标准应当具备合作精神、决策才能、组织能力、授权等。
(四)因果关系的知觉
在知觉的组织中,人们对外界简单*的认知并非只对单独的对象做无关联的个别反应,而是做有系统、有组织、有意义的反应。同样,人们对社会上所发生的事件以及人际事件,也有形成前后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倾向。
一般人对因果关系的认知,也会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比如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20位大学生推测一个博士与一个大一新生为何答应去献血。结果大家认为地位高的博士有自主性,之所以同意会献血,是因为他发自内心的仁慈(内在原因),地位低的大一新生同意献血,是因为经别人劝告的结果(外在原因)。